“守井”哲理
明太祖朱元璋每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員前,都將他們帶到皇宮的一口水井旁說:“做清官、靠俸祿過日子,就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養活一家老小。如果從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滿了就要加高井臺,一旦臺破水溢,就會殃及你的烏紗帽。”面對井的警示,許多官員都能恪守例律,廉潔為官。
如常州郡守許度,他最愛吃太湖白魚。有一次,一個漁夫為了打贏官司,挑了幾條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魚送給他,許度謝絕了。漁夫不解地問:“您不是喜歡吃魚嗎?為何不收?”
許度回答說:“收了你的魚,我就是受賄,就可能被革職,官職、俸祿都沒了,我以后還拿什么買魚呢?不如這樣,等打完官司,你教我織網捕魚吧。”案子審結后,許度真的學會了織網捕魚技術。
一次,朱元璋巡訪到常州,許度大擺魚宴招待他。朱元璋問道:“靠你的俸祿,哪來的銀子買這么多魚?”許度說是自己下湖捕來的,朱元璋不相信,便與許度一起下湖,見許度撒網捕魚的技術果然和老到的漁民差不多。于是,朱元璋龍顏大悅,當即賞許度紋銀百兩。
因為朱元璋給官員們警示的“守井”哲理和他嚴格的治吏律法,后來便催生出宋濂、海瑞、于謙、徐光啟、況鐘等一大批名垂史冊的清官廉吏。
時間:2022-09-20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成人之美,留己生路
- 西漢初年,朝廷大肆分封同姓王建立諸侯國,目的是緩沖社會矛盾,變亂時拱衛京師。時間一長,諸侯王漸漸擁兵自重,不服從中央管轄。
- 09-22
- 禮單上的秘密
- 原來,韓弘曾任宣武節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后來,地方權勢不斷擴張,叛亂滋生,嚴重威脅中央統治。
- 09-22
- 不敢領取的封賞
- 清朝雍正年間,大將軍年羹堯深得皇帝器重,成為當朝最有權勢的“紅人”。書生蔣衡聽說年羹堯惜才愛才,便約了幾個同門去投奔。
- 09-22
- 不友好的美德
- 一次,方丈遇到了一位外地的僧人,兩個人結伴外出云游。一戶人家邀請他們進餐。能夠請來僧人,主人很高興,命令仆人們做最好的飯菜來招
- 09-22
- 空船
- 莊子有一則關于“空”的故事:一個人乘船渡河,有艘空船由上游沖過來,即使脾氣最壞的人也不會生氣,等空船快撞到時,他會用手輕輕將空
- 09-22
- 真正讓人受辱的,只有德行
- 三國時,有個人叫袁渙。有次呂布讓他寫信罵劉備,袁渙不罵。呂布再三強迫他,他還是不罵。呂布急了,拿著兵器威脅袁渙說:“你要是不罵
- 09-22
- 歷代巧諫
- 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臣下的一切全憑君主的一句話。因此,哪怕稍稍逆一下龍鱗都是非常危險的。
-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