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甘愿吃悶虧的人
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錢徽被提拔擔任禮部侍郎,專門負責科舉考試,等于是天下讀書人晉升通道上的一位把門神,前來拉關系、“走后門”的人絡繹不絕。
前刑部侍郎楊憑向時任宰相的段文昌行賄,要求他出面給錢徽說情,錄取兒子楊渾之。段文昌一口答應下來,以宰相之尊多次給錢徽寫信,讓他務必在科考錄取時對楊渾之多多關照。與此同時,翰林學士李紳也多次寫信給錢徽,希望他能夠讓自己的關系戶周漢賓考中進士。對于這些重量級人物的求情信,錢徽照單全收,但并未明確表示幫忙還是不幫忙。這倒使得段文昌和李紳都感覺沒有大問題,便安心地等待放榜之日。
可是,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楊渾之和周漢賓竟然雙雙落榜。段文昌無比憤怒,上書皇帝彈劾錢徽,說他負責錄取的都是學識淺薄的官宦子弟,是典型的“取士以私”。李紳也在暗自搗鬼。結果,皇帝信以為真,將錢徽貶為江州刺史。
錢徽并不申辯,默默地卷鋪蓋走人。知道內情的人紛紛勸道:“何必做這樣的冤大頭呢?將段文昌和李紳所寫的說情書信交給皇上,皇上自然會相信您是被冤枉的。”
錢徽淡然一笑,說:“不能這樣做啊。我只求無愧于心,得和失是一樣的。做人要修身養性,謹慎行事,怎么可以拿私人書信去為自己作證呢?”不僅這么說,他還命人將段文昌和李紳的書信全部燒掉。
錢徽不向皇上出示書信自證清白,甘愿吃悶虧,從爾虞我詐的泥淖中跳脫出來,避免了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無疑是大智之舉,正如《菜根譚》所說:“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也可以遠害。”所以,真正的智者絕非錙銖必較、睚眥必報之人,而是能夠“開襟坐霄漢,揮手拂云煙”的大胸懷者。
時間:2022-09-20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成人之美,留己生路
- 西漢初年,朝廷大肆分封同姓王建立諸侯國,目的是緩沖社會矛盾,變亂時拱衛京師。時間一長,諸侯王漸漸擁兵自重,不服從中央管轄。
- 09-22
- 禮單上的秘密
- 原來,韓弘曾任宣武節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后來,地方權勢不斷擴張,叛亂滋生,嚴重威脅中央統治。
- 09-22
- 不敢領取的封賞
- 清朝雍正年間,大將軍年羹堯深得皇帝器重,成為當朝最有權勢的“紅人”。書生蔣衡聽說年羹堯惜才愛才,便約了幾個同門去投奔。
- 09-22
- 不友好的美德
- 一次,方丈遇到了一位外地的僧人,兩個人結伴外出云游。一戶人家邀請他們進餐。能夠請來僧人,主人很高興,命令仆人們做最好的飯菜來招
- 09-22
- 空船
- 莊子有一則關于“空”的故事:一個人乘船渡河,有艘空船由上游沖過來,即使脾氣最壞的人也不會生氣,等空船快撞到時,他會用手輕輕將空
- 09-22
- 真正讓人受辱的,只有德行
- 三國時,有個人叫袁渙。有次呂布讓他寫信罵劉備,袁渙不罵。呂布再三強迫他,他還是不罵。呂布急了,拿著兵器威脅袁渙說:“你要是不罵
- 09-22
- 歷代巧諫
- 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臣下的一切全憑君主的一句話。因此,哪怕稍稍逆一下龍鱗都是非常危險的。
-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