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與蘿卜頭
有這么一則禪宗公案。
某僧人問趙州從稔禪師:“聽說你親自見到了南泉普愿禪師,是嗎?”
趙州從稔禪師答道:“鎮州出大蘿卜頭。”
僧人問趙州禪師是否見到了南泉禪師,自然是想要得知兩位佛門前輩會面之狀,進而窺見真法。不料趙州禪師竟然顧左右而言他,說起了鎮州的特產蘿卜頭。
佛家講究摒除“人我執”和“法我執”。前者是執著于物質利益和人體感官,后者則是執著于真法與大道。這個僧人作為出家人,大抵能夠多少破除人我執,可惜仍然執著于探求所謂真法,非要關心一下趙州和南泉兩位“偶像級”禪師的會面。面對這個“追星族”,趙州禪師驢唇不對馬嘴的回答,或許也算是一種另類的當頭棒喝:見到了,或者沒見到,還有見的是誰,又有什么用呢?執迷于這些,還不如去關心一下“大蘿卜頭”!
于是想起錢鐘書用來拒絕拜訪者的一句話:“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的確,如果真法是“雞蛋”,那么禪師們就是“母雞”,為了參悟而去盲目崇拜追隨大禪師,無疑是走了岔路。
不得不承認,我們似乎正處在一個盛產“大師”的時代。隨著各種媒體上大師們雨后春筍般地出現,自然也有大量的圍觀者崇敬仰慕。且不論這些大師們本身有真有假、良莠不齊,單就這種盲目的“追星”,對于真正提升自我有多少好處,實在值得商榷。真正的大師,最重要的是學術涵養、對社會和人類的貢獻,我們真正應該尊重的,自然也是這些寶貴的“無形資產”。若是見了“大師”名號,就爭先恐后地把其奉若神明,反而忽視了他們真正的思想成就,大概也算是一種不可取的“執”吧。
所以,下次有人問:“你知道那個××獎獲得者某某某大師嗎?”不妨回答:“鎮州出大蘿卜頭。”
時間:2022-09-12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大師與蘿卜頭
- 僧人問趙州禪師是否見到了南泉禪師,自然是想要得知兩位佛門前輩會面之狀,進而窺見真法。
- 09-12
- 心靈的最高境界
- 有位樵夫生性愚鈍,有天他上山砍柴,不經意地看見一只從未見過的動物,于是他上前問:“你到底是誰?”那動物開口說:“我叫‘領悟’。
- 09-12
- 看腳下
- 五祖法演禪師門下有3個杰出的弟子,佛果克勤、佛鑒慧勤、佛眼清遠,時人號稱“三佛”。
- 09-12
- 破題
- 小貓感慨地對老貓說:“貓喜歡吃魚,卻不會游泳,很難抓到魚。魚喜歡吃蚯蚓,卻上不了岸,很難吃到蚯蚓。
- 09-10
- 沒人捆住你
- 一個人被煩惱纏身,于是四處尋找擺脫煩惱的秘訣。
- 09-10
- 侮人取禍
- 關于“侮人取禍”的故事,中國歷史上數不勝數。所以古語有云:“以言語譏人,取禍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術;
- 09-10
- 戈壁灘的樹根
- 朋友從事根雕藝術,一次,我到他的創作室參觀,見墻角一堆未經雕刻的樹根,造型十分奇特。我問朋友,是從哪片林子里找來這些奇形怪狀的
- 09-10
- 自負的滑背鳥
- 洪都拉斯草原上有一種滑背鳥,它們身上能分泌一種凝脂油,使得全身的羽毛非常滑溜,很難被抓住。靠著這個先天優勢,它們總能躲過天敵的
-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