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理性“筆”,共書錦繡詩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這是中國古人特有的抒情。曾幾何時,山水長、車馬慢,一個人想要將自己的聲音傳到遠方,需要經過無數次日月更替、景物變遷。而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展,“天涯若比鄰”成了觸手可及的現實,互聯網社區上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看法及時、便捷地傳達給他人,網絡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愈發重要,網絡世界與真實世界的邊界愈發模糊。
互聯網的匿名制度給予了網民一把庇護傘,在傘下他們可以最大程度地追求言論自由、思想自由,陳述真相與針砭時弊。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人們在網絡上的犯錯成本不斷降低,這把傘帶來的匿名效應,導致網絡也成為了暴力言論滋生之端,任情緒宣泄、焦慮蔓延,而隱身在這把傘后敲擊鍵盤的肇事者卻無需承擔任何責任。他們在網絡下可能是溫良恭儉的模范好人,在網上則可因不良誘導、匿名身份等變成尖刻殘虐的網絡暴民。
一些網絡上的聲音傾向于把十分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口號式的簡單觀念,轟鳴的暴力分貝使人震耳欲聾,失去了獨立思考與清醒認識,難以在如洪似流的網絡評論中獨善其身,無奈地被卷入輿論風波。
文以載道,教以化人。著名的文學家梁曉聲對于“文化”有著非常精準的解釋,即: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作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當代青年,我們在面對網絡評論之時,應以善良的態度理解他人;內化的修養回應惡意;在進行網絡評論時,理性的自由表達觀點、慎獨的境界約束自我。這才不失為一個大寫的人!
作為一名中醫學子,我們更應習得以中醫四診合參之法,體察網絡言論之瘥。望事件之全貌,理發展之經過;聞理性之聲音,辨評論之是非;問現象之本質,明癥結之所在;切時代之脈搏,展奔跑之姿態。“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當我們進行網絡評論時,目的應是以條理清晰的說理,辨明事件的本質,而非用胡攪蠻纏的語言,取得所謂的“勝利”。當我們進行網絡評價之時,姿態應該是攤開雙手,擁抱一個更加理性包容的世界,而非攥緊拳頭,揮向與我們意見相左的同胞。當我們進行網絡評論時,我們的初心是以理性之筆描繪這個美麗的時代,而非肆意抹黑光明的圖景。
回望紅色黨史,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新。在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時,我們黨不忘初心使命,理性揮漿,乘風破浪,化雨為虹;在沉舟側畔,千帆競爭時,我們黨牢記革命信念,清醒掌舵,不忘初心,凱歌前行!
而中醫藥守正創新的事業,又何嘗不是中醫藥人山高路遠的長征之旅呢?面對鼎沸的網絡評論,或有詆毀,或有歡呼,或有批判,或有贊譽。凡此種種都是我輩中醫人登臨遠望、再赴前程時必須面對的挑戰。只愿你我不畏浮云遮望眼,理性回應爭議紛紜,清醒表達杏林新聲。手執理性之筆,胸有錦繡篇章——懷揣著,至精至誠的聲聲教誨;懷揣著,惟是惟新的錚錚誓言;懷揣著,懸壺濟世的拳拳信念;懷揣著,守正創新的昭昭決心。
在博大精深的專業知識中孜孜苦讀,在百花齊放的中醫寶庫里潛心求索。以理性之頭腦、清醒之認識、客觀之評價、洪亮之聲調,講故事、明決心、敘發展。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運用網絡評論的力量,回擊新旅途中醫黑的質疑,講好新時代中醫藥的故事,表明新征程中醫人的決心!
作者:戚浩然,廖華超 來源:安徽中醫藥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逐夢新時代,鑄就新青年風采
- 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青年生逢
- 08-15
- 手執理性“筆”,共書錦繡詩
-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很多人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與簡介,但是很多網絡評論缺乏理性,引人深思。
- 08-15
- 老街
- 我漫步老街,走在青石板路上,看著這個熟悉又陌生環境里,不由的開始遐想...
-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