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終其一生是為了擺脫別人的期待。這是《無聲告白》封面的一句話,也是我讀完《無聲告白》這本書最大的感受。
《無聲告白》這本書使用了倒敘的手法,小說的一開始就講訴了一個女孩溺死在水中被發現的事情,并且經過調查警察認定女孩是自殺。她的家人們都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女孩是一個人人都稱贊的好孩子,學習成績優秀,聽爸爸媽媽的話。沒人相信她會自殺。但是隨著故事的倒流展開,漸漸地讓我們了解了女孩自殺的原因,也讓我們了解到女孩家人深藏在內心的故事。女孩的母親是個白人,母親年輕時成績優異,在哈佛大學讀書時認識了女孩的父親,他們很快就陷入愛河。戀愛不久女孩母親意外懷孕,因此不得已地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原本打算生完孩子再來完成學業,卻因為家庭,孩子沒有辦法再重新回到校園,這也成為了女孩母親心中的遺憾。女孩的父親是一位華裔,隨著自女孩的祖父來到了美國。卻從小因為華裔的身份受到眾人的排斥,所以父親內心深處很自卑。這讓女孩的家庭岌岌可危。女孩為了維持幸福美滿的家庭,她開始表現的對科學很感興趣,在學校也廣交好友,這讓女孩的父母對生活重新充滿了熱愛,認為女孩能夠完成他們的遺憾。
女孩犧牲自己,只為維持家庭的美好。但女孩終究不是父母所期待的那樣完美,她努力學習科學,努力結交朋友。但她在科學方面并沒有突出的天賦,她的學習成績難以到達母親的要求。她性格也不開朗活潑,不能交到很多知心的朋友。她害怕辜負家人的期待,害怕美好的生活會消失,所以只能艱辛地在父母面前偽裝自己。家里沒有人能夠理解,也沒有人真正關心她想要什么,父母只是將對自己的期望放到了女孩的身上。她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終選擇了自殺來擺脫這一切。女孩的父母在女孩死后,再一次失去了對生活的期望,但在女孩自殺的真相不斷浮出水面后,女孩的家人們漸漸地明白了人永遠有遺憾,要珍惜眼前。
這本小說很好地揭示了期望給人帶來的壓力。在讀這本書時我總是不可避免與這本小說中的女孩產生共鳴,她所承受的壓力我們或多或少都承受過。我們都害怕看到父母、老師等失望的眼神,害怕辜負別人的期待。我們會為女孩的結局感到疼惜,也會反思我們自己的人生。明白人的身上總是會背負著別人的期待,而我們不可能永遠滿足的了別人的期待。
所以人終其一生就是要了擺脫別人的期待,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