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家有感
這是我第二次讀巴金的《家》,第一次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的語文老師要求我們自己選一本喜歡的書,然后每天完成一篇讀書筆記,我同學選的便是這一本《家》。還記得第一次在我同學手上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厚厚的一本書,純白的封面上只有一個龍飛鳳舞的黑體字——家。家?這本書的名字居然就這么簡單的一個字,我想這一本書要么寫的是一個溫馨的小家的故事,要么寫的就是像曹雪芹的紅樓夢那樣寫的是一個大家族的興亡故事。我每天看著那本書心癢難耐,就是想看看這本書到底講了什么,于是我終于借到了這本書,但我的興致卻寥寥,感覺這本書就是講了幾兄弟的故事,于是只是草草的看了一遍。
但在學校時我突然又想起了這本書,這本曾經被我定義為無聊的一本書,于是我在網上購買了一本——與初中時的那一本封面并不相同。但摩梭著這本書的我好像又回到那個充滿著歡笑、無憂無慮的時刻。我決心這回一定要好好看下去,滿足那時的自己,不枉那時的好奇。
現在看來印象最深的就是鳴鳳之死還有就是覺慧的態度,他在知道鳴鳳要被送去馮樂山做小妾時:“不,事實上經過了一夜的思索之后,他準備把那個少女拋棄了。”盡管他有著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的獻身熱誠和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而在他做出這樣的選擇的同時,鳴鳳卻為了他,為了他們的愛情投了湖:‘最后她懶洋洋的站起來,用極其溫柔而凄楚的聲音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便縱身往湖里一跳。這個十七歲的少女終是為了她的愛情葬了身。在這個封建思想濃厚的大家庭里,少爺和婢女相愛無疑是一件荒謬而可笑的事,鳴鳳的死和這些脫不了關系,但我覺得罪魁禍首應該是每天嘴里口口聲聲說著新思想的覺慧,他為了他的事業可以起來和他的祖父和一切抗爭,但到了愛情一事的時候他卻軟弱了,他每天心疼著琴表姐,數落著覺新,那他自己呢,他辜負了少女的一顆誠摯熱烈的心,甚至害死了她:“只是空氣里還彌漫著哀叫的余音,好像整個的花園都在低聲哭了。“鳴鳳的好像死并沒有引起什么波瀾,但它像一個石子落入水中蕩起了陣陣漣漪,漸行漸遠。帶領著覺慧最終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正如巴金先生所說的:生活并不是一個悲劇,它是一場搏斗。我們無論在什么地方總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創造它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
作者:井岡山大學鄢心怡 來源:井岡山大學鄢心怡
- 讀家有感
- 在讀完巴金的家之后寫下了我心中的百般感受
-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