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傳》有感
精彩片段:
毛澤東在指導中國革命實踐的過程中,早就感到,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了解,中國革命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進入抗戰時期后,中國共產黨面對的形勢和肩負的任務比過去更艱巨,更復雜。這使毛澤東更深刻地感覺到理論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他就向全黨發出學習理論的號召。他指出:
“我們的任務,是領導一個幾萬萬人口的大民族,進行空前的偉大的斗爭。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的任務,對于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并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我希望從我們這次中央全會之后,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看誰真正地學到了一點東西,看誰學的更多一點,更好一點。”
美國作家斯特朗在訪問記中寫道:“黨的負責干部,住著寒冷的窯洞,憑借微弱的燈光,長時間的工作,那里沒有講究的陳設,很少物質享受,但是住著頭腦敏銳、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讀后感悟:
有信仰的人和團隊,不管身在任何環境都阻擋不了他們追求真理的目標和信念,越辛苦的環境恰恰越讓他們頭腦時刻清醒著。新民主主義的理論,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經過長時期的思考和探索才提出來的。這個理論以中國的實際國情為出發點,指出了一條通過建立、建設新民主主義國家和社會,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道路和途徑。
精彩片段:
毛澤東在青年時起就表現出對事情總不滿足于枝枝節節的解決,而是力求從大本大原上去探索。這種爭議多次地反復地出現,自然引起他要從更深的層次上進行思考。和進行尋烏調查同一個月,毛澤東寫出了他的名作《反對本本主義》,這是毛澤東多年來從事調查研究的理論總結。
文章尖銳地批評黨內討論問題時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強調必須把上級所作的決議、指示同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和審察,一味盲目執行,這種單純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
讀后感悟:
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盲目崇拜上級指示,開口閉口都是拿本本來的現象,而對于這種消極的現象,毛主席指出了我們說上級領導機關的指示是正確的,決不單是因為它出于“上級領導機關”,而是因為它的內容是適合于斗爭中客觀和主觀情勢的,是斗爭所需要的,但是我們應當深入群眾內部積極調查,而不是浮于表面功夫,只從表面毫無異議地服從上級命令,背地里卻消極怠工。毛主席的一番話告誡了我們不應該完全信奉書本,應當擁有質疑精神,擁有屬于自己的主觀判斷。正如我們推崇馬克思主義,我們樂于學習其中的先進知識,但是我們依舊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做出選擇,在實踐中取其精華,取其糟粕,結合中國自己的國情,總結出屬于自己的道路。因此我們要學會解除書本即正義對我們的思想束縛,走出思維誤區,做到獨立的思考。
總結: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在那個覺醒的年代,他從風雨泥濘中走來,目光所及之處,皆是他日后拼搏奮斗的動力!我們要試著多去了解他,少聽閑雜碎語,時間越久,我們就越能體會到他的偉大,越能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他的魅力,并從中汲取到精神力量與人生信仰。我們要相信他 ,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道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一片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