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
曾經聽康復科的護士姐姐們說過,很多東西是不能回到當初的,比如身體,比如記憶。我們以為的康復對于病人來說,并不是復原。
第一次見孫老太是在ICU的病房里。
我去看望外公時,他的情況已經有所好轉了,身上插著的各種管子也拔下了七七八八,相比之下隔壁床上那位身邊圍滿機器、身上綁著束縛帶的老人引起了我的關注,她正仰面躺在ICU的病床上,一根長達30厘米的透明塑料管連接著嗡嗡作響的呼吸機,剩下的幾十厘米的長度插在她的嘴里,死死壓住她的舌頭,讓人感覺一口氣吞不下吐不出,遠遠看上去她就像一條被甩在岸上還未脫鉤的魚。
而她的記憶也像一條魚。
當時的我不知道,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會對我未來的日子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初見時,她正安穩地沉睡。不過病床邊的護士們可不敢放松,因為,一不留神,老太太就要跑了。在護士們提心吊膽的注視下,邵老太漸漸蘇醒了。剛聽護士說到老太太醒了,我還沒來及看,她劇烈的反應就嚇了我一跳:身體拼命左右搖晃,不停掙扎,她似乎是發現身邊一個人都“不認識”,就又在不大的床上來回扭動身體,妄圖找個合適的角度伺機逃跑。驚恐的表情活像被綁架了的人質。面對慘白的燈光,她并不明白自己是在被拯救,只是一門心思和周圍陌生又讓她害怕的一切對抗著。她不斷對護士們發起“進攻”。一旦有人靠近她,她就會“突突突”地發出呼氣聲,試圖用她壯碩的身板和氣勢嚇退對方。我很厭惡這突如其來的動靜,因為這動靜影響到了外公的休息、也打破了ICU內的平靜,但對這素未蒙面的老人家我仍抱著一點好奇。我遠遠地站在護士身后,只是漏出了一個腦袋,床上的她仿佛看到了什么突然就安靜了下來。護士長順著她的目光看見了我,便對我招招手讓我走近些,我剛靠近病床,孫老太又開始掙扎試圖將手從束縛帶中掙脫出來,口中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鬼使神差般的我向她伸出了手輕輕握住,她緊緊地回握住了我的手,口里支支吾吾地說著什么“帶我走,帶我走… …”說著又漸漸陷入了昏迷,聽說,這個85歲的老太太,正在不斷從30多歲醒來。老太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她的記憶以24小時為限,天亮時分自動混亂或遺忘,不會累積。在ICU的這些天里,只有在女兒來探望時,她才會鎮定下來,放下防備的姿態,從一個斗士變成一只鵪鶉。或許,那天剛剛蘇醒過來的她把我認成了她年輕的女兒,所以拉著我說了許多奇怪的話。
說來也巧,再見孫老太是在外公轉入普通病房的第七天,那天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小孫阿姨,她是一個溫柔有禮貌的女士,其實要不是她說,人們很難把暴躁的孫老太和她聯系在一起。她告訴我,老太太生病之后就開始變得易怒、不講道理,手里頭天天拿著一根小拐杖,在家里要把人趕出去,孫女士說:幾十年前,媽媽就是這樣時刻準備著,因為她要從別人手里保護女兒。
在以前,ICU從來沒有病人會和醫護人員作對。但我好像也能理解老太太不喜歡ICU,從住進ICU的第一天她就認準了一個目標:逃出這里。因為在這里,她每天只有一個小時可以見到女兒。孫女士說,自己從小就和母親相依為命,從來沒有分開很久過,老太的女兒拿出一張照片給我看,照片里的老太太眉目清秀,眼神里有幾分倔強,好像隨時要從照片里跳出來念叨你兩句的爽利模樣。這個出生于舊社會的老太太,小時候吃過很多苦。她不識字,只能做繁重的工作,但是好在年輕力壯,做工雖苦但日子還過得去。誰知婚后沒幾年,丈夫生了一場大病離世,好端端的一個家只剩孤兒寡母相依為命。老太太的女兒唯一記得的是母親在那段時間變了,變得將潑辣和凌厲刻在臉上。孫老太不僅要帶著女兒吃飽飯,還要在那個時代里,爭取孤兒寡母難以獲得的尊嚴。
孫女士回憶著那段美好的記憶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但不久,她又長嘆一口氣,“媽媽肯定是覺得我丟下她一個人了……”,看著這個堅強而又脆弱的女人,我不知道該安慰些什么,只是在心中默默祈求神明,讓老太太再多活幾年吧!許是神明聽見了我的呼喚,老太太的狀態一點點變好了,至少每天我去陪床的兩三個小時她已經可以摘下氧氣面罩對著我們笑了,就在我們以為這個不幸的老人家開始變得幸運時,她的身體又給我們帶來了重重的一擊,呼吸師告訴孫女士,老太太需要拔掉嘴里的氣管導管,立即進行氣管切開手術,繼續留在醫院用呼吸機維持治療,否則生命會有危險,其他的并發癥也正在潛伏,隨時都可能給這個體格高大的脆弱老太太致命一擊……
第二天,看到隔壁床陌生的新面孔時,忽然意識到,老太太應該是又回到了那個讓她想要逃離的監獄里,我張著嘴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抬頭望著那慘白的天花板,口中不斷發出嘆息,床上的外公伸手摸摸我的頭,搖搖頭卻也只是慨嘆著人各有命。
半個月后,外公出院回家休養得很好,我照顧著他也漸漸忘卻了那個不斷進出ICU的可憐老太,直到那天醫院打電話過來回訪,對面的護士說著外公多么幸運、自己爭氣才能好得這么快,之前的老太太前幾天沒挺過去,走之前一直問自己住院花了多少錢。還抓著女兒問,家里還剩多少錢,會不會因為她住太久,家里已經吃不上飯了。那位護士語氣中透著不理解,但我好像能明白,老太太的記憶交錯在一起,時而清晰,時而混亂,但總離不開她的小家,和她一點一點熬過來的那些日子。直到最后一刻,她都在擔心自己有沒有照顧好女兒。電話那頭自顧自地說著,提到說老人家是笑著走的,或許孫女士在最后一程也把她照顧的很好吧,恍惚片刻后我才意識到,邵老太雖然離開了,但是,是帶著美好的記憶。
她戰勝了過去。無論是30多歲還是85歲,她都記得自己是幸福的。
作者:顧欣宜 來源:泰州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年華里的青春》
- 《年華里的青春》講述了林蕭與沈若兮在校園中的一段青澀而深刻的邂逅。林蕭是一個內向的少年,偶然通過一封神秘的信與班里的文藝委員沈
- 01-09
- 割草男孩的故事
- 一個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一位陳太太說:“您需不需要割草?”
- 01-09
- 比爾·蓋茨給畢業生的忠告
- 在比爾·蓋茨寫給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的一本書里,列舉了11項學生沒能在學校里學到的東西,對剛剛畢業的學子們列出11條忠告
- 01-09
- 向兒子學習
- 我兒子丹尼爾從13歲就開始對沖浪充滿狂熱,每天上學前放學后,他就穿上濕的泳衣,劃到沖浪線外,等著接受挑戰。
- 01-09
- 把門關上
- 小時候,我家借住在外村別人家的一個大雜院里。院子里住著共6戶人家,除我家外,其余5家都是村里面當時很有些頭臉和身份的人。
-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