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2時,長江大學西區教學樓廣場粽香四溢,熱鬧非凡,一場名為“美好食光,粽情分享”的美食品鑒活動,在粽葉簌簌聲中拉開帷幕。作為第三屆長江美育文化節的特色項目,這場以味覺為媒的文化盛宴,讓三百余師生在指尖流轉間觸摸端午文脈。
食品研究院操作臺上,雪白的糯米、青碧的粽葉、瑪瑙似的蜜棗與赤豆相映成趣。經過師傅現場演示“一折葉、二盛料、三壓實、四包裹、五扎繩”的要領,選手們分組開始實踐。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馬鈺琪正專注地將粽葉彎折成斗狀,“師傅教的三重卷葉法真管用,你看這棱角多漂亮!”她向同伴展示著作品,粽葉特有的清香隨動作在空氣中漾開。不遠處,幾位選手正與“漏米危機”較勁,粽葉在寬大手掌間左支右絀,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移步至品鑒區,“粽”橫四海隊的蜜棗粽、“粽”享絲滑隊的肉松粽、“粽”里尋她隊的蛋黃粽……儼然踏入《楚辭》中的美食圖鑒。師生們趕集式地挨個攤位參觀,用竹簽取樣品嘗,就外觀、口感、食材搭配等交流討論,頻頻點頭,并給自己中意的隊伍打分。“這個方形的粽子做的好有特色,蜜棗餡口感也很好。”“粽”橫四海隊的攤位前人頭攢動,贊不絕口。
最熱鬧的當屬互動體驗區。粽葉、彩繩、糯米、紅豆、蛋黃等食材一應俱全,有序陳列。同學們爭相體驗,擼起袖子用心包,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包粽子。“看起來簡單,實則困難,真是‘一看就會,一學就廢’。”一位體驗者笑著表示。不到半小時,體驗區就生成了近百個各具特色的粽子,等候下鍋。
直到最后一片粽葉裹入粽繩,同學們才擦著手上的糯米,依依不舍地離開。這場舌尖上的美食品鑒與動手實踐,讓師生們實實在在地體驗了端午包粽的傳統技藝,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