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于2025年3月30日開展“生命健康伴我行”演講比賽,通過醫學生視角的闡述加強同學們的自身專業的使命感和認同感,也借此機會向大眾普及醫學知識,提升大家對于生命健康的認識。
比賽開始階段主持人汪雨涵同學上臺致開場詞,并向觀眾介紹到場嘉賓:21級團總支書潘月民老師,23級24級團總支書記趙培涵老師,第二臨床醫學院學生會主席-曾子軼、副主席-尹鄭帥以及第二臨床醫學院團委委員-徐碩遙、四自工作室主席-邵易晴、四自工作室秘書部部長吳攸。
接下來主持人向大家介紹比賽規則:每位選手有6分鐘的演講時間,演講結束后,評委將根據演講內容、演講形式、主題理解、情感表達、語言表達和肢體動作等方面進行評分。
比賽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開始,一號選手朱雨高林同學上臺,他演講的主題是《健康生活理念,從你我開始》。他從健康的概念與內涵出發向我們講述到底什么是健康,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將目光轉移到心理健康上來,深刻的論述了心理健康對于我們的重要意義。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會習慣的改變,心理疾病逐漸形成一股可怕的勢力威脅著國民健康,在這樣特定的背景下談生命健康顯然更加有針對性。
二號選手武躍向在場觀眾分享他關于健康睡眠的認識。該同學從中華古典醫書中尋找靈感,引用《黃帝內經》的十二時辰養身法,提出:子時陽氣開始生發,故我們應該在子時的前一個時辰,也就是亥時(晚上九點至十一點)開始睡覺,以此促進氣血循環。其以中醫養生理論作為基礎,邏輯嚴密、讓人信服。
比賽井然有序地進行,三號選手和四號選手陸續上臺分享他們的健康心得,兩位同學分別是朱淑麥同學和楊瀾同學,他們的演講題目為《止痛在左,毒品在右》以及《壓力之下“悠”著過,快樂健康都不擱》.毒品、藥品,有時就在咫尺之間,像硬幣的兩面,前者引人墮落黑暗,后者救人于水火之中……
五號選手王欣同學分享《以青春之聲,筑健康之基》主題演講,她站在青年的立場談健康,以專業的知識護健康。健康不是一日之功,乃是長年累月的良好習慣,因此從青年開始就重視養身即使合理的,更是必要的;蛟S也正是因為演講內容與青年聯系緊密,觀眾頻頻鼓掌,評委也點頭致意。
緊接著是六號選手章閩潔向我們展示她的故事,她提到“生命的故事因健康而改寫”。時代的車輪到了二十一世紀,健康的內涵不斷升華,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章閩潔以鐘南山嚴格的自律和規律的作息為例,向我們展現了生命的精彩離不開健康的保障。
比賽到這里已過半,活動來到了中場互動環節,由主持人向觀眾提問,同學們舉手作答,主辦方為回答正確的同學準備了小禮品。
如“哪種水果被稱為‘天然牙刷’?”;“每天建議走多少步可以達到基本的健康運動量?”以及“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么?”等問題,充分再次調動現場觀眾的熱情。
隨著中場互動環節的歡聲笑語漸息,比賽進入后半程。七號選手向釗輝以《以青春之名,赴青春之約——讓健康為青春寫下滾燙的注腳》為題,開啟了后半程的精彩演講。他從青春與健康的關系切入,引用赫拉克利特“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的名言,強調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并犀利指出當代大學生熬夜、不良飲食等普遍問題。演講結尾化用海子的詩句—“從明天起,做健康的熱情,讀書、運動、向陽而生”,號召大家“以強健體魄迎接未來”,引發全場共鳴。
緊接著,八號選手李思媛以《生命健康伴我行》為題登臺。她從醫學生的視角出發,結合臨床見習見聞,打破“健康僅指身體無病”的誤區,提出“身體指標正常+心理狀態健全”的雙重標準。
九號選手謝慧琳的演講題目《你真的會吃飯嗎?》別出心裁。她從三餐入手,以專業營養學知識為依托,詳細講解如何科學搭配早餐的蛋白質、午餐的碳水與晚餐的纖維,并輔以獼猴桃、藍莓等水果的攝入建議。生動的案例和實用的建議讓在場觀眾頻頻點頭,甚至有同學拿出手機記錄要點。
十號選手唐圣為以詩意的語言帶來《站成生命的風景》。她以香樟樹為喻,將生命比作“會行走的樹”,從扎根、抽枝到呼吸,層層遞進闡述健康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十一號選手段文定,以《平安校園,健康同行》掀起高潮。他播放了一段急救模擬視頻:心臟驟停的學生因身邊人不懂CPR而錯過“黃金4分鐘”,畫面刺痛人心。“平安不僅是滅火器的位置,更是刻進本能的急救技能!”最后,全場起立宣讀誓言:“以今日之自律,守明日之性命相托!”聲浪震徹現場。
所有選手演講結束后,評委代表潘月民老師點評道:“今日既見專業深度——從膳食纖維到心肺復蘇,每一處細節皆有醫學支撐;更見人文溫度——有人以詩喻健康,有人以痛叩警鐘,這正是‘醫者仁心’的生動詮釋。”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健康則國健康!”主持人汪雨涵以《少年中國說》節選收束全場。背景屏上,二十屆三中全會“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決議與選手演講金句交相輝映:“健康是青春的硬通貨”“醫學生應是健康的第一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