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探詩韻,實踐啟新思
春風拂面,探索正當時。3月24日,福州大學至誠學院計算機工程系團委、學生會在化工樓前開展“氣象萬千,探索美好”世界氣象日主題活動,吸引百余名學子在詩詞尋味、科學實驗中解鎖氣象奧秘。 活動以五大創新模塊構建氣象認知新場景:
1.詩詞探氣象
“東邊日出西邊雨”的驟變天氣,“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節氣規律,同學們在30余首經典詩詞中追尋氣象密碼。通過詩句與氣象現象的互證,既感受“黑云翻墨未遮山”的古人觀察智慧,又系統認知我國春季降水“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
2.天氣繪心情
調色盤與畫筆共舞,誕生出創意天氣圖譜:既有萌態可掬的“微笑太陽云”,也有層次分明的“積雨云情緒漸變色”。一幅幅作品不僅記錄著同學們對“臺風眼結構”的科學認知,更投射出“陰雨綿綿思故鄉”的情感共鳴。
3.科學造“寶瓶”
試管搖曳間,硝酸鉀與氯化銨上演晶體生長魔術。同學們屏息觀察溶液漸變過程,當菱形晶簇在瓶中綻放時,有人驚喜發現:“溫度變化竟能讓晶體跳起華爾茲!”實驗將氣象觀測原理具象化為可視化的科學之美。
4.動手制風車
玻璃紙在巧手中化作彩虹旋翼,12級風力測試區前排起長隊。當自制風車在人工鼓風中呼嘯旋轉,計算機專業學生小王興奮地說:“風速傳感器原理和風車轉動有著相同的流體動力學邏輯!”
5.氣象連連看
“閃電卡”匹配“大氣放電現象”,“積云卡”對應“降水預兆”。卡片配對過程中迸發出熱烈討論,有人突然頓悟:“原來古人‘看云識天氣’就是最早的氣象預警系統!”
作者:計算機工程系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