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關于加強公眾應急救護能力建設的政策要求,提升學生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2025年3月16日,十堰市紅十字會聯合湖北醫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教務處、臨床技能中心、學工處、校團委、博識E+N助學社、強基固本志愿服務隊主辦,“森”靈奇愈團隊負責的“救在身邊·校園守護”初級救護員培訓第2期順利開展。吸引了我校許多學生前來參與。此次活動旨在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普及急救知識,提高師生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為校園安全筑牢防線。
3月16日上午,理論教學在湖北醫藥學院五號教學樓5111教室現場進行,培訓講師張娟通過理論講解、實操演示和互動演練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向學員們傳授了心肺復蘇、創傷包扎、氣道異物梗阻急救等常見急救技能。以及針對校園內常見的運動損傷、實驗室意外、突發疾病等場景,培訓專家張娟也詳細介紹了止血、包扎、固定以及氣道異物梗阻處理的流程與要點。講解完所有急救知識后,老師給同學們發布理論試卷,檢驗同學們對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
圖為張娟老師向同學們現場演示如何判斷傷者的意識 劉聽霄供圖
當日下午,實踐操作環節在湖北醫藥學院新公衛大樓一樓大廳展開。十堰市紅十字會急救中心的12名持證實操老師分組指導,參訓學生在大假人模型和小假人模型上進行實操練習。導師們通過“手把手”教學,糾正學員的動作細節,確保每位學員都能熟練掌握胸外按壓深度(5-6厘米)、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鐘)以及AED的操作流程。以及在心肺復蘇環節,實操老師詳細講解了操作要點,并指導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實操練習。學員們積極參與,認真練習,現場氣氛熱烈。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模擬急救場景,讓學員們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提升了應急處理能力。

圖為學生現場練習心肺復蘇(CPR)過程 劉聽霄供圖
本次急救培訓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急救意識和技能水平,還增強了學生對急救重要性的認識。前期的籌備工作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從場地布置到專家邀請,再到學員組織,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精心安排。未來,湖北醫藥學院將繼續推動急救知識普及工作,并逐步擴大覆蓋范圍,讓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為守護生命健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