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舉辦"開啟中國新醫學:中西醫結合的使命與擔當"專題講座
2025年2月27日上午,安徽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在春寒料峭的早春時節,一場題為"融貫古今 守正創新——中西醫結合的歷史使命與時代擔當"的學術講座在此隆重舉行。安徽省解剖學會理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命審題專家,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編委。中西醫結合臨床學院副院長,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副所長申國明教授應邀主講,為2022級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400余名學子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王艷暉訊)

上午9時,在學院黨支書記的主持下,講座正式拉開帷幕。作為新學年首場高水平學術活動,本次講座既是中西醫結合導論課程的重要教學環節,更是貫徹教育部"新醫科"建設要求的具體實踐。報告廳電子屏幕上"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八個大字熠熠生輝,昭示著新時代中西醫結合教育的發展方向。這場持續兩個半小時的學術盛會,通過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的跨界對話,為新時代醫學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當《新神榜:哪吒重生》票房突破百億,當DeepSeek人工智能系統席卷全球,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交響。"申國明教授以當下文化科技熱點為引,瞬間點燃全場學子的熱情。這位具有前瞻視野的學者將電影工業的突破性發展、人工智能的技術迭代與醫學進步相類比,提出"中醫藥現代化需要這樣的破界思維"。申國明教授以生動的開場,通過對照當代發展引發學子思考。在講座中,申教授以"思想源流""發展脈絡""當代價值"三大篇章,系統闡述了中西醫結合學科的核心要義。

在思想觀念比較環節,申教授借助全息投影技術,將《傷寒論》手稿與《希波克拉底誓言》進行立體化對比展示。"中醫強調整體觀、辨證論治,西醫注重局部解剖、循證醫學,二者如同鳥之雙翼,缺一不可。"他將中醫與西醫相比較,提出中醫至少有三大方面的優勢:一是 超前的整體醫學模式。“陰陽平衡、調和致中”;二是 獨特的醫學診療體系。“三因制宜、辨證論治”;三是 突出治未病的學術思想。他特別以新冠肺炎防治為例,展示清肺排毒湯與抗病毒藥物協同作用的臨床數據,證明"1+1>2"的整合醫學優勢。
當講到發展歷史時,申教授通過時間軸動態演示,從1958年毛澤東"西學中"批示,到2023年《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重點剖析了屠呦呦青蒿素發現、陳可冀血瘀證研究等里程碑事件。他還提到了醫學衷中參西錄 "醫者要以濟世活人為準則 "做到取長補短,溝通中西。"從'結合'到'整合',從'并用'到'融合',每個階段都凝結著前輩的心血。"大屏幕上閃現的吳咸中、沈自尹等大師手稿照片,令在場學子肅然起敬。
在論述學科意義時,申教授引用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戰略2023》數據:目前全球194個成員國中,已有98個制定傳統醫學國家政策,其中78個將中醫藥納入醫保體系。"面對人口老齡化、慢性病井噴等全球健康挑戰,中西醫結合不僅是中國的解決方案,更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番論述引發全場熱烈掌聲。
中西醫結合概念就是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知試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申教授指出中西醫結合教育改革,僅是醫療藥物,還是科技人文的融合。他列舉了北中醫華佗班和上中醫屠呦呦班。同學們深刻認識到中西醫結合應是源于中醫,源于西醫,但高于中醫高于西醫。

據學院教學副院長介紹,本次講座是"名醫名師進課堂"系列活動的開年之作。該院近年通過"經典+臨床""傳承+創新"雙輪驅動,構建起"早跟師、早臨床、早科研"培養體系。2024屆畢業生在中西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通過率達98.7%,創歷史新高。未來國家可能會增考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學校也會開展多模式發展中西醫結合專業,為構建新世紀人才不懈努力。
在最后,申教授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中醫半瓶醋,西醫半瓶醋,如何把兩個半瓶醋合并成兩個整瓶醋?”這也引發同學們廣泛思考。中西醫結合和中西醫匯通的不同,中西醫匯通是改良中醫。中西醫結合是中西醫匯通的創新和發展,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借鑒西方現代科技手段來研究發展中醫藥,實現具有時代特點的中西醫的相互促進和融合。
時近正午,講座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落下帷幕。窗外,校園里的杏林已萌發新芽。正如申國明教授在結語中所說:"中西醫結合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醫學思想的深度融合。期待同學們成為具有中國靈魂、全球視野、創新思維的復合型醫學人才,讓中醫藥這一中華文明瑰寶煥發時代光彩。"
此次學術活動不僅夯實了專業新生的學科認知,更點燃了青年學子的學術熱情。隨著《"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深入推進,安徽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將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培育新時代中西醫結合人才、服務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