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我院承辦的“重新發現計劃•SEE•益起守護地球”校園活動正式開幕,本次活動以環保與影像為主題,共分為“生態影像理論與創作研究”論壇、公益嘉年華、大學生電影節聯合重新發現計劃優秀影片展映及主創交流會三個板塊。活動旨在通過影像藝術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喚醒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鼓勵更多的青年學子積極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
學院院長焦道利在開幕式上講話,并對所有到場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簡要介紹了西南石油大學和藝術學院的辦學歷史和成就,特別強調了生態影像在當代的重要性,并號召大家共同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論壇從生態影像的理論研究到實用創作及行業前景展開全面探討。西南交通大學高力教授、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高珊老師、哥倫比亞大學楊君陶等嘉賓從美學、法律和環境治理等多元視角分享了對生態影像的見解。
阿拉善SEE天府項目中心創始主席米瑞蓉女士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阿拉善SEE的創立歷程以及影像藝術如何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她指出,影像作品在環境保護中的獨特作用,能引導觀眾重新認識自然、親近自然。
特邀嘉賓、國家二級攝影師劉暢分享了他對生態紀錄片的熱愛,講述了自己深入自然保護區的拍攝經驗。他表示,生態影像不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
“重新發現計劃”獲獎導演黎思涵以自己的團隊建設為例,結合行業背景及市場狀況等為同學介紹了生態影像的發展狀況,無論是痛點,還是創新點等方面,生態影像都相比其他影像形式有著獨特的優勢。
學生觀眾積極發言。大家與特邀嘉賓進行深入交流,不僅分享了自己對生態影像的獨到見解,還提出了許多富有創新性的觀點和建議。同學們的精彩發言,展現了他們扎實的學術功底,也體現了他們對生態保護事業的熱愛和擔當。
公益嘉年華:展區互動體驗豐富
阿拉善SEE天府項目中心帶來的公益嘉年華展區也成為了我校學生的一大熱門打卡點。在飛鳥集-成都環保影像展區,學生們通過生動的圖片感受到了校園周邊的生物多樣性之美;在SEE公益市集上,他們欣賞到了各種環保周邊產品和公益項目,直觀了解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而在SEE for FUN互動展區,學生們更是通過參與氣候拼圖、動物連連看等趣味游戲,將科普知識與趣味體驗完美結合,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氣候變化和生態保護的關注。
放映:呈現優秀生態影像
當晚,學院舉辦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三十一屆大學生電影節分會場系列活動,并聯合北影節“重新發現計劃”、阿拉善SEE天府項目中心,喚起環保關注,傳遞綠色生活理念,共筑可持續發展未來。影片《雪山的呼喚》導演黎思涵、影片《光之下》主創團隊、“重新發現計劃”發起人萬梓譽、林瓗、藝術學院專業教師張曉峰,出席展映交流會。
在活動上,學院放映了來自“重新發現單元”的四部生態影片。其中,《雪山的呼喚》和《光之下》的主創團隊到場與同學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影片創作背后的故事和挑戰。同學們積極參與,踴躍提問,與主創團隊進行了熱烈的互動。這一環節不僅讓學生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生態影像的創作過程,更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和環保熱情。
“重新發現計劃”發起人萬梓譽進行總結,表示:“今天的影像不僅是展現自然之美的窗口,更是連接未來、喚醒環保意識的重要媒介。”他的呼吁激勵了在場學生的環保熱情,并進一步深化了大家對生態影像的理解。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為我校學子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臺,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生態保護的種子。未來,“重新發現計劃”將繼續與我校攜手合作,推動生態影像與環境保護的深度融合。我校也將繼續搭建平臺,鼓勵更多年輕人通過影像表達對自然的熱愛與敬重,用鏡頭記錄生態之美,共同守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 通訊員:魯明洋 趙成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