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到7月24日,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專業的學子們組成的重慶市嘉陵江水域救援志愿服務團前往了重慶市嘉陵江沙坪壩應急救援協會,步入了水域應急、抗洪救災的第一線。以實踐調研為切口,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情景結合起來,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踐活動。
隨著團隊成員抵達重慶,嘉陵江也進入了汛期,團隊被眼前的洪水景象所深深震撼,成員們親眼見證了水位的逐漸上漲,看到了磁器口碼頭被洪水吞沒,在嘉陵江水形成的漩渦前。團隊成員意識到,生命在自然的偉力下在頃刻間就會流逝,防汛應急絕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需要隨時準備的實際行動。一次緊急救援中,團隊成員現場見證學習了一位退伍軍人在江中遇險并被成功救起的驚險場面。
7月11日到7月13日,團隊成員參與了應急協會24小時不間斷的相關預備與值守工作,見證了水位的不斷上漲和景區的淹沒。在7月12日凌晨,實踐成員與應急人員在江邊一同輪流值守,監測嘉陵江水位,并時刻觀察關注江面情況。分組分時間駕駛沖鋒艇去巡邏,途中勸返在危險區域釣魚者十余人。
圖為凌晨巡邏出發前
所謂應急救援,就是以萬時之準備,以應一時之急,因此,物資要備全,人員要在崗,指揮系統要暢通,所有人員必須保持嚴謹的心態與精神,隨時準備應對突然出現的險情。協會在江面和景區預計淹沒區域提前布設了沖鋒舟,一旦發現情況可以迅速開展救援。而隨著水位的不斷上漲,協會的基地也受到了洪水的威脅,團隊成員也與協會工作人員一起,用沙袋筑起了防線,保護了基地的安全。
圖為提前布設沖鋒舟
實踐團隊在日常訓練中逐步學習并實踐水上應急救援的相關知識,提高團隊專業素養,在水面救援領域,團隊主要學習船外機的操縱與快速維修、各種繩結與繩索的使用方法,并通過情景模擬、水陸演習等多種方式熟悉和檢驗技能。除此之外,成員們依據分組的不同,關于水上救援信號、手勢,救援方法等技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訓練,保證能夠在救援中高度配合,發揮團體作用。在鞏固水上技能后,陸上救援技能訓練也提上日程:以沖鋒舟的人力戶外運輸、緊急醫療救援為代表,團隊成員在練習中不斷磨合,掌握種種技能,保障救援隊伍在陸地也能“如魚得水”,絕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救援時間。
在基本的救援技能之外,重慶沙坪壩應急救援協會還向團隊展示了眾多救援裝備,以及因人而異的自救裝備,團隊成員對于常見的救援設備和其性能與使用方式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夠快速適應絕大多數救援場景。各位成員依據自身興趣和隊伍的能力搭配,針對不同領域的設備進行了深化學習和具體嘗試。
圖為成員進行沖鋒舟運輸團隊協作練習
團隊全體成員穿戴裝備后合影
在重慶市嘉陵江沙坪壩應急救援協會、磁器口古鎮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下,調研團順利完成了本次實踐。團隊成員們在實踐中對洪澇應急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認識。紛紛表示,在今后將繼續順應時代召喚,契合時代需求,堅持安全導向、應急視角,在實踐貫徹弘揚安全發展觀念,讓更多人了解“應急”的重要性,推動安全思想與可持續發展觀念深入人心。在實踐中不斷為國家和地方的應急管理建設奉獻青春力量、貢獻青春智慧,推動我國應急管理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孫嘉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