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家,各個朝代,各個國家都會通過制定法律以達到治理國家的目的。法律規范了人們的行為,使得社會穩定,國家安定。但是法律最重要的就是在心中要有一把戒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揚帆遠行。
縱觀古今,唯有法律貫穿歷史,從古代的商鞅變法,李悝變法到新中國成立后的憲法、刑法等各種法律法規的出臺。可以看出,法律思想的源遠流長,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法律,那么這個國家就不安定不完善。憲法就像是人的衣服,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憲法能夠牢牢地保護我們。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工具,在當今,憲法充當了“自律”的工具,幫助人們認識到以法克己的道理。
沈從文說:“寧愿在法度內滅亡,也不在法度外茍活。”沒有法律,人的行為就沒有正誤之分,人生也就缺乏賴以依存的軌道,如脫韁野馬,悲劇連連。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法律,如何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好的家規,如何培養出頂天立地的兒女?那些無視制度制造偽劣食品的黑心商販,那些無視規則醉酒駕駛的司機,那些無視國法黨紀的貪官污吏,哪一個在法網之外茍活呢?2020年7月7日,杭州一女子下樓取快遞時,被便利店店主偷錄視頻,并與朋友編造“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的話題進行傳播。事件不斷發酵后,該名女子選擇報警,隨后向法院提起自訴。2021年4月,法院判決該便利店店主和其朋友,因犯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有人為了博眼球、賺流量,不惜編造、杜撰事件傷害他人。作為公民,我們的人格尊嚴受到憲法保護。”《憲法》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過程中,明確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憲法》第三十八條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當前法治社會下,網絡不是真空地帶,更不是法外之地,絕不允許任何人利用網絡空間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一切侵犯公民人格尊嚴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不僅讓我認識到憲法保護每個人,維護每個人的尊嚴,也在告誡我們要尊重憲法,遵循憲法。要將憲法做一把戒尺放在我們的心中,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揚帆遠行。
法制如日月,更似滿天星,無處不在點亮人心,法律像一位朋友陪伴我們的成長,保護著我們。在我看來,法,猶如有力的錘子,打破了君主專制的剝削與壓迫,賦予了人民民主與權力;猶如正義的牢籠,禁錮了人類的惡念與貪婪,帶來了善良與美好;猶如堅定的屏障,保障著人們美好幸福的生活……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直為我國所倡導,于是在1999年歷史的巨筆將它寫進了憲法。為何要依法治國呢?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依法治國旨在用憲法之魂構建和諧社會。法律給了人們一定的道德限度,讓人們能夠學會尊重,給人以尊嚴,學會思考,給人以民主。
古人對安定社會曾有過這樣的定義:“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然而今天沒有了君主,憲法將帶給人民更大更好的美好幸福生活。依法治國旨在達到“國治民安”,若沒有法律其結果是無法想象的。在古代,強盜土匪是無法無天的,他們四處為害,致使人民百姓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財產保障更是無從提起。現今社會上的一些大貪大腐的官員亦是無法無天的,他們只為滿足自己的私欲,于是便做社會的蛀米蟲,貽害人民,其后果是受到了法律嚴厲的制裁!
而現代社會生活下的我們,有憲法保障我們的安全,維護我們的權利。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憲法及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們是人民飛向美好幸福生活的翅膀,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有這樣一對翅膀,要不斷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同盲人摸象一般,因為眼前一片黑暗而片面地認識和定義憲法。我們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憲法并不是是一種約束,而是放在我們心中的一把戒尺,以此促使我們的前行的帆船能夠揚帆遠航。
(安徽中醫藥大學 韋晶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