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和學習孝德文化,科普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廣大民眾關愛自我、關注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質,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學工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6月24日起開展“孝德虞理,心悅于藝”主題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團隊于6月24日前往上虞博物館(新館)以及中華孝德園參觀游覽。團隊成員通過學習,了解到博物館以歷史為軸,以文物為角,呈現(xiàn)無數(shù)孝感動天的故事,而中華孝德園則是以各色建筑為依托將孝德文化、虞舜文化、佛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進行了集中的展現(xiàn),并且完整體現(xiàn)了虞舜的孝德品質。
為加強廣大民眾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實踐團隊于6月25日深入社區(qū)和鄉(xiāng)村了解當?shù)匚幕ㄔO,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分發(fā)心理科普宣傳冊。實踐團隊分成兩支小隊分別到上虞區(qū)時華村以及上虞區(qū)百官街道進行走訪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向民眾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進一步助力健康中國。
調研結束后,實踐團隊成員參觀了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從歷史文物中感受上虞歷史文化的風采。參觀結束后實踐團隊來到了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的健康主題公園。通過了解得知該公園在原有書畫院、茶文化展示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等休閑設施基礎上,新配置了科學健身知識宣傳牌等,將健康文化有機融入市民日常休閑健身活動當中。
6月29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了潘韓村,通過調查了解到村內傳統(tǒng)和孝文化與現(xiàn)代廉潔因子相互交織。團隊成員與村里老人一起研墨書寫,領略書法帶來的奧秘,并聽村里老人講了許多有關潘韓村的歷史以及當?shù)貙ǖ目捶把芯?并找了村里王同昌老先生為實踐主題寫了 “孝德虞理,心悅于藝”八個大字,并合影留念。臨行前王同昌老先生還贈予實踐小組一些他寫的字頁,包括毛澤東的《清平樂》和一些激勵學習的話,希望人們靜心讀書,持之以恒。
為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學會關愛社會,具有奉獻精神,實踐團隊于當日下午來到崧廈街道安心奉親居家養(yǎng)老中心,團隊成員陪老人們聊天談心,認真傾聽老人們的心里話,力所能及地與殘疾老人共同完成智力游戲,推著殘疾老人在門口曬太陽,與老人在公園散步玩耍,親切聊天,盡孝盡德,給予關愛。
為加強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實踐團隊于7月5日至7月7日分為三組給潘韓村的兒童上課。通過授課的方式,實踐團隊成員也了解到潘韓村十分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上課的第一天,小組成員們開展了以“我的情緒我做主”為主題的心理知識普及教育小課堂,以此來加強兒童的情緒的認識、學習如何控制情緒。第二天,實踐小組開展了以“垃圾分類”和“網絡電信詐騙”為主題的教育小課堂,在課堂上小朋友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小游戲,整個課堂氛圍開朗積極。最后一天,實踐小組讓學生們填了一份關于“我所了解的父母’的調查問卷,通過此次活動團隊成員希望學生們能夠加強對父母的了解,增加溝通,增進感情,學會感恩。當日下午小組成員帶領學生做關于情緒表達的游戲,意在提高同學們的情緒表達能力,同學們積極上臺參與,課堂氛圍活躍。
通過這兩周的社會實踐,實踐團隊的成員們都受益非淺。在實踐中,小組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中華幾千年文明歷史與孝德文化相互交織,將“孝”融入后輩骨血之中,了解和學習孝德是培養(yǎng)其他一切德行的基礎,也向人們普及了心理知識,宣傳垃圾分類和反詐知識。這不僅豐富了實踐團成員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也為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學工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