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上,我校美術學院“溪岸名師講堂”有幸邀請到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前總編邱新有教授蒞臨美院做客。邱教授曾任我校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江西撫州黎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是國家二類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清華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政治傳播、文化傳播、新媒體與鄉村治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4項,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六部。作為C刊主編,邱教授不僅科研成果豐碩,在如何寫文章、做選題等方面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本次他帶來題為“問"/>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激情国产,亚洲蜜桃视频,91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多彩大學生網,大學生三下鄉投稿平臺
 

溪岸名師講堂·紀要|邱新有:問題方法論與創新論文的寫作技巧

溪岸名師講堂·紀要|邱新有:問題方法論與創新論文的寫作技巧
6月9日晚上,我校美術學院“溪岸名師講堂”有幸邀請到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前總編邱新有教授蒞臨美院做客。邱教授曾任我校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江西撫州黎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是國家二類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清華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政治傳播、文化傳播、新媒體與鄉村治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4項,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六部。作為C刊主編,邱教授不僅科研成果豐碩,在如何寫文章、做選題等方面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本次他帶來題為“問題方法論與創新論文的寫作技巧”的講座,在美院B501報告廳,與美院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很高興來到美院跟大家交流,今天的主題是關于怎么寫文章。結合我自己長期做編輯和科研的經歷,我想跟大家談一個話題叫“問題方法論”,主要談三個方面:一是根據自己做編輯的角色,講講核心期刊編輯眼中的好文章;二是根據自己做研究的經驗,介紹一下我的問題方法論及應用;三是根據當前期刊界的現狀,說說創新論文的表達策略與技巧。
一、核心期刊的編輯角色及其眼中的好文章
所謂“核心期刊”是指所含專業情報信息量大、質量高、能夠代表專業學科發展水平并受到本學科讀者重視的學術期刊。主要有四種類型:北大中文核心、南大CSSCI來源核心、專業核心期刊和中國社科院的AMI核心。
按規定,一般學術期刊審稿流程都實行三審三校制。其中涉及難點熱點問題、民族宗教問題、復雜敏感的政治問題,有時需要請學術界有關學科專家審讀,甚至報送有關權威機構審讀。但多半都是按照下面流程審核:
(1)初審(含外審,通讀全文、作出判斷、寫出意見) 
(2)復審(通讀全文,核定初審意見,解決遺留問題,對學術質量負責) 
(3)終審(抽讀部分內容,審核初審、復審對原稿的加工處理部分) 
從流程可以看出,所有文章必須過編輯的初審關。那么在核心期刊編輯眼中好文章的標準是什么?
在核心期刊工作的編輯,已經不再是原來那種為他人做嫁衣的純編輯了,他們自己也做研究。在他們的眼中,什么樣的文章是好文章,一般主要看文章的七個要素:
       一是標題(短而精煉):可判斷論文的學術價值
       二是選題(新穎獨特):可判斷論文的問題意識
       三是摘要(三個要素):可判斷作者的學術功底
       四是方法(選擇正確):可判斷作者的學術視野
       五是論證(科學嚴謹):可判斷作者的治學嚴謹
       六是觀點(創新表達):可判斷論文的學術創新
       七是規范(內容形式):可判斷作者的學術規范
 
二、經驗之談與問題方法論
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方法論的成熟程度。關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論探討,主要集中在政治學和社會學兩大學科中。傳播學領域,談論研究方法的很少。早些年,在中國也出版了一些關于傳播學研究方法的教科書,但這些書的內容,從方法論到知識體系,多半都是從西方引進過來的,在這方面的專題論文很少。
 2014年《新聞記者》雜志曾在第九期和第十二期分別進行過兩次專欄討論。我當時正在清華大學讀博士,有幸參加了這次討論,大家有興趣可以從知網中下載這七篇論文來看看,同時可以比較一下前六篇作品和第七篇作品的區別。
1、我在方法論的討論方面提出了“問題方法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一是,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建構了問題的邏輯定義)。漢語詞典里對“問題”的回答或解釋是:題目和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以及事故或意外。英文中作為名詞的“問題”是指“問題、難題、待解決的事情、疑問、懷疑等”,作為動詞的“問題” 是“詢問,提問,懷疑”。這種中英文的解釋都是基于語言學的維度,且用詞語解釋詞語,從邏輯學上講這樣的表達并不科學。那么到底“問題”是什么?“問題”概念的邏輯界定是:社會事物表現出的各種現象與我們對該社會事物預期之間的差距稱之為問題。差距越大,問題越嚴重。沒有差距,就沒有問題,或者說問題解決了。二是,給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分類:根據問題的表現形式將其劃分成正常問題和非正常問題;根據問題的重要性將其劃分成為研究問題與日常問題;根據問題產生原因主觀判斷正確與否將其劃分成真問題與假問題。三是,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了處理策略:針對正常問題:提出了將“正常”問題“非正常化”的策略;針對非正常問題:提出了將“非正常”問題“正常化”的策略(這里要充分運用社會學的想象力,建立案例研究的問題意識,將個案研究推向深入,從中建構新概念和發現新理論,或形成具有創新意義的中國論述)。
        2、提出“問題方法論”的價值具體體現在:一是,可促使社會科學研究更接地氣。問題方法論要求研究者立足于我們時代與現實,回到學術研究的最基本問題,做接地氣的學問。社會科學研究的宏觀目標是要逐步建構起超越中西具有普遍意義的中國論述。要實現宏觀目標,必須依托微觀實踐,即面對中國的現實,做出接地氣的創新研究來,越是地方性的研究,越具有國際性,這才是中國學者走向國際的突圍之路。二是,可幫助我們找到創新性的研究問題。問題方法論強調在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往往會產生“知識錯位”現象,當研究對象與研究者之間的知識結構出現一種現象,即研究者對社會現象表現出一種驚訝,而研究對象對這種驚訝表現出了反驚訝,這種現象叫做“知識錯位”。“知識錯位”點往往是研究問題的切口。三是,能幫助研究者形成創新性研究成果。問題方法論的思維策略,就是要在研究目標與研究現狀之間形成創新的差異化表達,做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將研究對象的現狀與研究目標之間如何將差距縮短,直至為零。
現實世界是復雜多變的,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現象,人們的創新思維就是從這些不同的現象開始。只要你堅持做好兩個前提,就有可能做出創新的研究成果。這兩個前提:一是,要對自己的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進行充分的閱讀,這樣可以保證你站在研究前沿,避免做重復研究;二是,要關注社會現實,一旦現實中出現新現象,就有可能提出新的研究項目,只要將這個新現象提煉出來,就是創新的研究成果。
       3、處理問題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確定問題的性質。一旦選好主題,先要確定是正常問題,還是非正常問題;第二步,通過知識錯位來尋找研究問題的切口。區分“正常問題”還是“非正常問題”;第三步,尋找學科表達的創新點。找到了問題的切口,就要在現象與目標間尋找差距,從而尋找學科表達上的創新點。
 
三、研究問題的來源
一是,來自現實生活(羊村故事;撫州爆炸案;宜黃拆遷事件;溫州動車事件);二是,來自個人的經歷(應星作為局內人的副縣長經歷: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本人作為副縣長的經歷:巴村選舉故事);三是,來自相關文獻(《叫魂》讀后讓我想到了第二個國家社科基金主題:“信息穩定視角下的政府、媒體與民眾互動傳播研究”);四是,來自學術交流:學術會、師生學術交流和讀書會。
在選擇研究問題上,要注意四個方面,一是,選題的重要性;二是,選題的創新性。一般從方法、觀點和體系三個方面考慮其創新,具體來講主要表現在:(1)研究思路的創新;(2)研究視角的創新;(3)理論依據的創新;(4)研究對象的創新;(5)研究方法的創新;(6)研究內容的創新。三是,選題確立的可行性;四是,研究選題的適合性。
 
四、創新論文的寫作技法
最后用點時間說說論文在寫作技法上的表達技巧。一篇論文應當包括:論文標題、論文摘要、關鍵詞(含英語)、正文、注釋(腳注或尾注)、參考文獻和作者簡介。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好的標題能夠名符其文,確切地將文章內容的精神傳達出來。要求用最準確、簡明、概括的語言,反映論文的核心觀點和內容,將論文的主題清晰地告訴讀者,使之有畫龍點睛之效。要求準確、簡練、新穎。好標題主要體現在一是標題要短,有概括性。如:“信息穩定論”(博士論文);二是表達目標明確。如:“論信息時代民眾利益表達的橫向路徑”;三是要新穎通順。如:“數字優先的報業轉型邏輯”;四是主副標題要協調(副標題要突出研究重點,調整研究視角,限制研究范圍)如:“中國傳播學的發展困境與路徑選擇—兼談問題方法論”“群體傳播時代:信息生產方式的變革與影響”。具體怎么寫,我的經驗是模仿(找權威雜志上的好文章,然后通過模仿來學習標題的寫作技法)。
摘要是以文字的形式,不加評論和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論文研究方法、內容和結論的短文。一般在200-300字,外文摘要不超過250字,學位論文可控制在1000字左右。摘要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寫不好,把摘要當引言寫是不對的。要寫好摘要,必須掌握三要十不要:一要有方法(用了什么方法);二要有內容(研究了什么問題);三要有新觀點(新發現或新結論)這是論文摘要的三要素。
同時寫摘要必須注意十不要:一是不要出現本學科常識性內容;二是不要將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三是不要加解釋和評論;四是不要列舉例證;五是不要講研究過程;六是不要照搬正文中的小標題;七是不要簡單重復開頭語和結束語;八是不要出現第一人稱我和筆者等字樣;九是不要使用數學表達式和插圖、表格以及化學結構式;十是不要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
關鍵詞的提煉,關鍵詞的用途主要是便于論文編目、主題索引和電子檢索。關鍵詞的要求:一是要專業詞匯;二是應能突出論文研究的重點內容;三是一般從標題和摘要中提煉2-5個能反映本文研究目標的專業術語。
正文,包括引言、本論、討論與結語這幾個部分。引言,又稱導言、前言、導論、引論等,這是論文正文的開端,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選題的目的意義,指出寫作的范圍,以便引出整篇論文,其結構一般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一是背景與研究的意義;二是國內外研究現狀;三是研究內容與結構;四是研究方法的介紹;五是研究創新與不足。引言是正文開篇,是全文的導讀,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具體寫法:一是開門見山法(直奔主題);二是問題導引法。引言的關鍵部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一種書面論證,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后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表達,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是對研究主題現有知識的全面理解,建立一個合理的邏輯論證。通過論證,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回答研究問題。編輯在審稿時,很是看重這個部分,這既體現作者的文字功夫,又能反映作者的問題意識。關于正文布局,一般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展開論述。具體來講:問題決定方法,方法決定框架。思路:問題——方法——框架。
最后是討論與結語。一般是告訴讀者你從研究中掌握了什么開始。以明確的敘述說明研究假設是否得到證實,或者明確地回答導言部分所提出的研究問題。在討論部分,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同在文獻評論中列舉的那些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看看是否又一次驗證了它們的結論,或者超越了它們的結論。結語是論文的總結和精華所在,是吸引讀者閱讀全文的關鍵部分(一般閱讀會先看結語,有創新表達才會看全文),這部分的內容便于讀者做筆記卡片(標明出處)。
結語的內容主要包括論文得出了哪些結論,這些結論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做了哪些修改、補充、發展、證實或否定?有何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論文還有哪些末解決的問題?今后擬從哪些方面開展進一步研究?在實際發表的研究論文中,相當一部分是以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來結束研究論文的。
提問環節:
問題1:邱老師好,我看您的很多研究都是從社會熱點問題出發,比如溫州動車事件,您是從什么角度思考呢?在研究中是如何進行學術闡釋呢?
答:溫州動車那個事件,我主要從信息博弈的角度考慮。用學術的語言去建構一種政府和民眾如何保證社會信息的平衡,實際上是用一個復雜的理論解釋了一個非常日常的問題。就是事情出來了就不要藏著掖著了,新媒體環境下就是要公布信息。這不存在公不公開的問題,而是怎么公開的問題。
問:去年還有一個很熱門的唐山打人案您有關注嗎?
答:我現在就在關注這個問題,我提出來一個新的“利益表達”概念。以往的研究視角都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利益表達,或者是縱向的利益表達,比如說打官司,找政府,找領導這樣的叫縱向的,但現在新媒體技術出來以后是研究橫向的利益表達。你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去年2022年第六期師大學報上的文章,案例有所不同,但是問題類似。研究橫向路徑的利益表達,就是通過網絡動員大家關注,大家關注就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可以用橫向路徑觸動縱向路徑去解決問題。
問題2:我注意到您剛提到從《叫魂》的閱讀中得到啟發,能具體談談嗎?
答:我受《叫魂》的啟發主要是來自《叫魂》里面的信息傳遞為什么會引起恐慌。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是謠言在傳遞過程中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問題。“叫魂”事件引發了大半個中國的恐慌,包括乾隆,從底層到高層。實際上這東西不可能存在,拿個布娃娃在身上扎幾下就可以害人,這顯然是假的。開始乾隆也有點擔心,不知道真的假的,他也很想知道真假,但地方官員沒有辦法告訴他真假。最后,謠言止于智者,乾隆自己下命令不需要查了,這完全是假的。因為他也看清楚了這個問題的本質,這就讓我產生了啟發。溫州動車事件也有一個“信息博弈”的問題,同時也有一個謠言在傳遞,有些人說死了多少人,到底死了多少個?針對信息在社會上傳播,尤其是不真實的信息傳播對社會的影響,國家,民眾,媒體都關心它,都想掌握真實的情況,那這里就有一個信息博弈的問題。用傳播學的眼光看,就是我到底用什么行為才會讓這個社會平衡,才會讓我的利益最大化。
邱老師不僅非常細致、嚴謹地呈現了他對問題方法論的學術思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作為一個學者,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現實的敏銳觀察和對事態人情的人文關懷,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深入學習。最后講座在美院師生熱烈的討論中落下帷幕。
編輯:潘星源 涂仙
文字整理:鐘雪婷
審核:熊吉生 高志標 胡園慧
編輯:美術學院新媒體運營中心 王志超
 
溪岸名師講堂·紀要|邱新有:問題方法論與創新論文的寫作技巧
6月9日晚上,我校美術學院“溪岸名師講堂”有幸邀請到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前總編邱新有教授蒞臨美院做客。邱教授曾任我校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江西撫州黎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是國家二類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清華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政治傳播、文化傳播、新媒體與鄉村治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4項,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六部。作為C刊主編,邱教授不僅科研成果豐碩,在如何寫文章、做選題等方面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本次他帶來題為“問題方法論與創新論文的寫作技巧”的講座,在美院B501報告廳,與美院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很高興來到美院跟大家交流,今天的主題是關于怎么寫文章。結合我自己長期做編輯和科研的經歷,我想跟大家談一個話題叫“問題方法論”,主要談三個方面:一是根據自己做編輯的角色,講講核心期刊編輯眼中的好文章;二是根據自己做研究的經驗,介紹一下我的問題方法論及應用;三是根據當前期刊界的現狀,說說創新論文的表達策略與技巧。
一、核心期刊的編輯角色及其眼中的好文章
所謂“核心期刊”是指所含專業情報信息量大、質量高、能夠代表專業學科發展水平并受到本學科讀者重視的學術期刊。主要有四種類型:北大中文核心、南大CSSCI來源核心、專業核心期刊和中國社科院的AMI核心。
按規定,一般學術期刊審稿流程都實行三審三校制。其中涉及難點熱點問題、民族宗教問題、復雜敏感的政治問題,有時需要請學術界有關學科專家審讀,甚至報送有關權威機構審讀。但多半都是按照下面流程審核:
(1)初審(含外審,通讀全文、作出判斷、寫出意見) 
(2)復審(通讀全文,核定初審意見,解決遺留問題,對學術質量負責) 
(3)終審(抽讀部分內容,審核初審、復審對原稿的加工處理部分) 
從流程可以看出,所有文章必須過編輯的初審關。那么在核心期刊編輯眼中好文章的標準是什么?
在核心期刊工作的編輯,已經不再是原來那種為他人做嫁衣的純編輯了,他們自己也做研究。在他們的眼中,什么樣的文章是好文章,一般主要看文章的七個要素:
       一是標題(短而精煉):可判斷論文的學術價值
       二是選題(新穎獨特):可判斷論文的問題意識
       三是摘要(三個要素):可判斷作者的學術功底
       四是方法(選擇正確):可判斷作者的學術視野
       五是論證(科學嚴謹):可判斷作者的治學嚴謹
       六是觀點(創新表達):可判斷論文的學術創新
       七是規范(內容形式):可判斷作者的學術規范
 
二、經驗之談與問題方法論
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方法論的成熟程度。關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論探討,主要集中在政治學和社會學兩大學科中。傳播學領域,談論研究方法的很少。早些年,在中國也出版了一些關于傳播學研究方法的教科書,但這些書的內容,從方法論到知識體系,多半都是從西方引進過來的,在這方面的專題論文很少。
 2014年《新聞記者》雜志曾在第九期和第十二期分別進行過兩次專欄討論。我當時正在清華大學讀博士,有幸參加了這次討論,大家有興趣可以從知網中下載這七篇論文來看看,同時可以比較一下前六篇作品和第七篇作品的區別。
1、我在方法論的討論方面提出了“問題方法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一是,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建構了問題的邏輯定義)。漢語詞典里對“問題”的回答或解釋是:題目和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以及事故或意外。英文中作為名詞的“問題”是指“問題、難題、待解決的事情、疑問、懷疑等”,作為動詞的“問題” 是“詢問,提問,懷疑”。這種中英文的解釋都是基于語言學的維度,且用詞語解釋詞語,從邏輯學上講這樣的表達并不科學。那么到底“問題”是什么?“問題”概念的邏輯界定是:社會事物表現出的各種現象與我們對該社會事物預期之間的差距稱之為問題。差距越大,問題越嚴重。沒有差距,就沒有問題,或者說問題解決了。二是,給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分類:根據問題的表現形式將其劃分成正常問題和非正常問題;根據問題的重要性將其劃分成為研究問題與日常問題;根據問題產生原因主觀判斷正確與否將其劃分成真問題與假問題。三是,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了處理策略:針對正常問題:提出了將“正常”問題“非正常化”的策略;針對非正常問題:提出了將“非正常”問題“正常化”的策略(這里要充分運用社會學的想象力,建立案例研究的問題意識,將個案研究推向深入,從中建構新概念和發現新理論,或形成具有創新意義的中國論述)。
        2、提出“問題方法論”的價值具體體現在:一是,可促使社會科學研究更接地氣。問題方法論要求研究者立足于我們時代與現實,回到學術研究的最基本問題,做接地氣的學問。社會科學研究的宏觀目標是要逐步建構起超越中西具有普遍意義的中國論述。要實現宏觀目標,必須依托微觀實踐,即面對中國的現實,做出接地氣的創新研究來,越是地方性的研究,越具有國際性,這才是中國學者走向國際的突圍之路。二是,可幫助我們找到創新性的研究問題。問題方法論強調在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往往會產生“知識錯位”現象,當研究對象與研究者之間的知識結構出現一種現象,即研究者對社會現象表現出一種驚訝,而研究對象對這種驚訝表現出了反驚訝,這種現象叫做“知識錯位”。“知識錯位”點往往是研究問題的切口。三是,能幫助研究者形成創新性研究成果。問題方法論的思維策略,就是要在研究目標與研究現狀之間形成創新的差異化表達,做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將研究對象的現狀與研究目標之間如何將差距縮短,直至為零。
現實世界是復雜多變的,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現象,人們的創新思維就是從這些不同的現象開始。只要你堅持做好兩個前提,就有可能做出創新的研究成果。這兩個前提:一是,要對自己的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進行充分的閱讀,這樣可以保證你站在研究前沿,避免做重復研究;二是,要關注社會現實,一旦現實中出現新現象,就有可能提出新的研究項目,只要將這個新現象提煉出來,就是創新的研究成果。
       3、處理問題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確定問題的性質。一旦選好主題,先要確定是正常問題,還是非正常問題;第二步,通過知識錯位來尋找研究問題的切口。區分“正常問題”還是“非正常問題”;第三步,尋找學科表達的創新點。找到了問題的切口,就要在現象與目標間尋找差距,從而尋找學科表達上的創新點。
 
三、研究問題的來源
一是,來自現實生活(羊村故事;撫州爆炸案;宜黃拆遷事件;溫州動車事件);二是,來自個人的經歷(應星作為局內人的副縣長經歷: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本人作為副縣長的經歷:巴村選舉故事);三是,來自相關文獻(《叫魂》讀后讓我想到了第二個國家社科基金主題:“信息穩定視角下的政府、媒體與民眾互動傳播研究”);四是,來自學術交流:學術會、師生學術交流和讀書會。
在選擇研究問題上,要注意四個方面,一是,選題的重要性;二是,選題的創新性。一般從方法、觀點和體系三個方面考慮其創新,具體來講主要表現在:(1)研究思路的創新;(2)研究視角的創新;(3)理論依據的創新;(4)研究對象的創新;(5)研究方法的創新;(6)研究內容的創新。三是,選題確立的可行性;四是,研究選題的適合性。
 
四、創新論文的寫作技法
最后用點時間說說論文在寫作技法上的表達技巧。一篇論文應當包括:論文標題、論文摘要、關鍵詞(含英語)、正文、注釋(腳注或尾注)、參考文獻和作者簡介。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好的標題能夠名符其文,確切地將文章內容的精神傳達出來。要求用最準確、簡明、概括的語言,反映論文的核心觀點和內容,將論文的主題清晰地告訴讀者,使之有畫龍點睛之效。要求準確、簡練、新穎。好標題主要體現在一是標題要短,有概括性。如:“信息穩定論”(博士論文);二是表達目標明確。如:“論信息時代民眾利益表達的橫向路徑”;三是要新穎通順。如:“數字優先的報業轉型邏輯”;四是主副標題要協調(副標題要突出研究重點,調整研究視角,限制研究范圍)如:“中國傳播學的發展困境與路徑選擇—兼談問題方法論”“群體傳播時代:信息生產方式的變革與影響”。具體怎么寫,我的經驗是模仿(找權威雜志上的好文章,然后通過模仿來學習標題的寫作技法)。
摘要是以文字的形式,不加評論和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論文研究方法、內容和結論的短文。一般在200-300字,外文摘要不超過250字,學位論文可控制在1000字左右。摘要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寫不好,把摘要當引言寫是不對的。要寫好摘要,必須掌握三要十不要:一要有方法(用了什么方法);二要有內容(研究了什么問題);三要有新觀點(新發現或新結論)這是論文摘要的三要素。
同時寫摘要必須注意十不要:一是不要出現本學科常識性內容;二是不要將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三是不要加解釋和評論;四是不要列舉例證;五是不要講研究過程;六是不要照搬正文中的小標題;七是不要簡單重復開頭語和結束語;八是不要出現第一人稱我和筆者等字樣;九是不要使用數學表達式和插圖、表格以及化學結構式;十是不要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
關鍵詞的提煉,關鍵詞的用途主要是便于論文編目、主題索引和電子檢索。關鍵詞的要求:一是要專業詞匯;二是應能突出論文研究的重點內容;三是一般從標題和摘要中提煉2-5個能反映本文研究目標的專業術語。
正文,包括引言、本論、討論與結語這幾個部分。引言,又稱導言、前言、導論、引論等,這是論文正文的開端,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選題的目的意義,指出寫作的范圍,以便引出整篇論文,其結構一般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一是背景與研究的意義;二是國內外研究現狀;三是研究內容與結構;四是研究方法的介紹;五是研究創新與不足。引言是正文開篇,是全文的導讀,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具體寫法:一是開門見山法(直奔主題);二是問題導引法。引言的關鍵部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一種書面論證,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后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表達,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是對研究主題現有知識的全面理解,建立一個合理的邏輯論證。通過論證,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回答研究問題。編輯在審稿時,很是看重這個部分,這既體現作者的文字功夫,又能反映作者的問題意識。關于正文布局,一般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展開論述。具體來講:問題決定方法,方法決定框架。思路:問題——方法——框架。
最后是討論與結語。一般是告訴讀者你從研究中掌握了什么開始。以明確的敘述說明研究假設是否得到證實,或者明確地回答導言部分所提出的研究問題。在討論部分,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同在文獻評論中列舉的那些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看看是否又一次驗證了它們的結論,或者超越了它們的結論。結語是論文的總結和精華所在,是吸引讀者閱讀全文的關鍵部分(一般閱讀會先看結語,有創新表達才會看全文),這部分的內容便于讀者做筆記卡片(標明出處)。
結語的內容主要包括論文得出了哪些結論,這些結論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做了哪些修改、補充、發展、證實或否定?有何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論文還有哪些末解決的問題?今后擬從哪些方面開展進一步研究?在實際發表的研究論文中,相當一部分是以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來結束研究論文的。
提問環節:
問題1:邱老師好,我看您的很多研究都是從社會熱點問題出發,比如溫州動車事件,您是從什么角度思考呢?在研究中是如何進行學術闡釋呢?
答:溫州動車那個事件,我主要從信息博弈的角度考慮。用學術的語言去建構一種政府和民眾如何保證社會信息的平衡,實際上是用一個復雜的理論解釋了一個非常日常的問題。就是事情出來了就不要藏著掖著了,新媒體環境下就是要公布信息。這不存在公不公開的問題,而是怎么公開的問題。
問:去年還有一個很熱門的唐山打人案您有關注嗎?
答:我現在就在關注這個問題,我提出來一個新的“利益表達”概念。以往的研究視角都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利益表達,或者是縱向的利益表達,比如說打官司,找政府,找領導這樣的叫縱向的,但現在新媒體技術出來以后是研究橫向的利益表達。你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去年2022年第六期師大學報上的文章,案例有所不同,但是問題類似。研究橫向路徑的利益表達,就是通過網絡動員大家關注,大家關注就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可以用橫向路徑觸動縱向路徑去解決問題。
問題2:我注意到您剛提到從《叫魂》的閱讀中得到啟發,能具體談談嗎?
答:我受《叫魂》的啟發主要是來自《叫魂》里面的信息傳遞為什么會引起恐慌。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是謠言在傳遞過程中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問題。“叫魂”事件引發了大半個中國的恐慌,包括乾隆,從底層到高層。實際上這東西不可能存在,拿個布娃娃在身上扎幾下就可以害人,這顯然是假的。開始乾隆也有點擔心,不知道真的假的,他也很想知道真假,但地方官員沒有辦法告訴他真假。最后,謠言止于智者,乾隆自己下命令不需要查了,這完全是假的。因為他也看清楚了這個問題的本質,這就讓我產生了啟發。溫州動車事件也有一個“信息博弈”的問題,同時也有一個謠言在傳遞,有些人說死了多少人,到底死了多少個?針對信息在社會上傳播,尤其是不真實的信息傳播對社會的影響,國家,民眾,媒體都關心它,都想掌握真實的情況,那這里就有一個信息博弈的問題。用傳播學的眼光看,就是我到底用什么行為才會讓這個社會平衡,才會讓我的利益最大化。
邱老師不僅非常細致、嚴謹地呈現了他對問題方法論的學術思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作為一個學者,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現實的敏銳觀察和對事態人情的人文關懷,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深入學習。最后講座在美院師生熱烈的討論中落下帷幕。
編輯:潘星源 涂仙
文字整理:鐘雪婷
審核:熊吉生 高志標 胡園慧
編輯:美術學院新媒體運營中心 王志超
 
溪岸名師講堂·紀要|邱新有:問題方法論與創新論文的寫作技巧
6月9日晚上,我校美術學院“溪岸名師講堂”有幸邀請到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前總編邱新有教授蒞臨美院做客。邱教授曾任我校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江西撫州黎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是國家二類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清華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政治傳播、文化傳播、新媒體與鄉村治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4項,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六部。作為C刊主編,邱教授不僅科研成果豐碩,在如何寫文章、做選題等方面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本次他帶來題為“問題方法論與創新論文的寫作技巧”的講座,在美院B501報告廳,與美院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很高興來到美院跟大家交流,今天的主題是關于怎么寫文章。結合我自己長期做編輯和科研的經歷,我想跟大家談一個話題叫“問題方法論”,主要談三個方面:一是根據自己做編輯的角色,講講核心期刊編輯眼中的好文章;二是根據自己做研究的經驗,介紹一下我的問題方法論及應用;三是根據當前期刊界的現狀,說說創新論文的表達策略與技巧。
一、核心期刊的編輯角色及其眼中的好文章
所謂“核心期刊”是指所含專業情報信息量大、質量高、能夠代表專業學科發展水平并受到本學科讀者重視的學術期刊。主要有四種類型:北大中文核心、南大CSSCI來源核心、專業核心期刊和中國社科院的AMI核心。
按規定,一般學術期刊審稿流程都實行三審三校制。其中涉及難點熱點問題、民族宗教問題、復雜敏感的政治問題,有時需要請學術界有關學科專家審讀,甚至報送有關權威機構審讀。但多半都是按照下面流程審核:
(1)初審(含外審,通讀全文、作出判斷、寫出意見) 
(2)復審(通讀全文,核定初審意見,解決遺留問題,對學術質量負責) 
(3)終審(抽讀部分內容,審核初審、復審對原稿的加工處理部分) 
從流程可以看出,所有文章必須過編輯的初審關。那么在核心期刊編輯眼中好文章的標準是什么?
在核心期刊工作的編輯,已經不再是原來那種為他人做嫁衣的純編輯了,他們自己也做研究。在他們的眼中,什么樣的文章是好文章,一般主要看文章的七個要素:
       一是標題(短而精煉):可判斷論文的學術價值
       二是選題(新穎獨特):可判斷論文的問題意識
       三是摘要(三個要素):可判斷作者的學術功底
       四是方法(選擇正確):可判斷作者的學術視野
       五是論證(科學嚴謹):可判斷作者的治學嚴謹
       六是觀點(創新表達):可判斷論文的學術創新
       七是規范(內容形式):可判斷作者的學術規范
 
二、經驗之談與問題方法論
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方法論的成熟程度。關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論探討,主要集中在政治學和社會學兩大學科中。傳播學領域,談論研究方法的很少。早些年,在中國也出版了一些關于傳播學研究方法的教科書,但這些書的內容,從方法論到知識體系,多半都是從西方引進過來的,在這方面的專題論文很少。
 2014年《新聞記者》雜志曾在第九期和第十二期分別進行過兩次專欄討論。我當時正在清華大學讀博士,有幸參加了這次討論,大家有興趣可以從知網中下載這七篇論文來看看,同時可以比較一下前六篇作品和第七篇作品的區別。
1、我在方法論的討論方面提出了“問題方法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一是,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建構了問題的邏輯定義)。漢語詞典里對“問題”的回答或解釋是:題目和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以及事故或意外。英文中作為名詞的“問題”是指“問題、難題、待解決的事情、疑問、懷疑等”,作為動詞的“問題” 是“詢問,提問,懷疑”。這種中英文的解釋都是基于語言學的維度,且用詞語解釋詞語,從邏輯學上講這樣的表達并不科學。那么到底“問題”是什么?“問題”概念的邏輯界定是:社會事物表現出的各種現象與我們對該社會事物預期之間的差距稱之為問題。差距越大,問題越嚴重。沒有差距,就沒有問題,或者說問題解決了。二是,給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分類:根據問題的表現形式將其劃分成正常問題和非正常問題;根據問題的重要性將其劃分成為研究問題與日常問題;根據問題產生原因主觀判斷正確與否將其劃分成真問題與假問題。三是,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了處理策略:針對正常問題:提出了將“正常”問題“非正常化”的策略;針對非正常問題:提出了將“非正常”問題“正常化”的策略(這里要充分運用社會學的想象力,建立案例研究的問題意識,將個案研究推向深入,從中建構新概念和發現新理論,或形成具有創新意義的中國論述)。
        2、提出“問題方法論”的價值具體體現在:一是,可促使社會科學研究更接地氣。問題方法論要求研究者立足于我們時代與現實,回到學術研究的最基本問題,做接地氣的學問。社會科學研究的宏觀目標是要逐步建構起超越中西具有普遍意義的中國論述。要實現宏觀目標,必須依托微觀實踐,即面對中國的現實,做出接地氣的創新研究來,越是地方性的研究,越具有國際性,這才是中國學者走向國際的突圍之路。二是,可幫助我們找到創新性的研究問題。問題方法論強調在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往往會產生“知識錯位”現象,當研究對象與研究者之間的知識結構出現一種現象,即研究者對社會現象表現出一種驚訝,而研究對象對這種驚訝表現出了反驚訝,這種現象叫做“知識錯位”。“知識錯位”點往往是研究問題的切口。三是,能幫助研究者形成創新性研究成果。問題方法論的思維策略,就是要在研究目標與研究現狀之間形成創新的差異化表達,做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將研究對象的現狀與研究目標之間如何將差距縮短,直至為零。
現實世界是復雜多變的,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現象,人們的創新思維就是從這些不同的現象開始。只要你堅持做好兩個前提,就有可能做出創新的研究成果。這兩個前提:一是,要對自己的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進行充分的閱讀,這樣可以保證你站在研究前沿,避免做重復研究;二是,要關注社會現實,一旦現實中出現新現象,就有可能提出新的研究項目,只要將這個新現象提煉出來,就是創新的研究成果。
       3、處理問題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確定問題的性質。一旦選好主題,先要確定是正常問題,還是非正常問題;第二步,通過知識錯位來尋找研究問題的切口。區分“正常問題”還是“非正常問題”;第三步,尋找學科表達的創新點。找到了問題的切口,就要在現象與目標間尋找差距,從而尋找學科表達上的創新點。
 
三、研究問題的來源
一是,來自現實生活(羊村故事;撫州爆炸案;宜黃拆遷事件;溫州動車事件);二是,來自個人的經歷(應星作為局內人的副縣長經歷: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本人作為副縣長的經歷:巴村選舉故事);三是,來自相關文獻(《叫魂》讀后讓我想到了第二個國家社科基金主題:“信息穩定視角下的政府、媒體與民眾互動傳播研究”);四是,來自學術交流:學術會、師生學術交流和讀書會。
在選擇研究問題上,要注意四個方面,一是,選題的重要性;二是,選題的創新性。一般從方法、觀點和體系三個方面考慮其創新,具體來講主要表現在:(1)研究思路的創新;(2)研究視角的創新;(3)理論依據的創新;(4)研究對象的創新;(5)研究方法的創新;(6)研究內容的創新。三是,選題確立的可行性;四是,研究選題的適合性。
 
四、創新論文的寫作技法
最后用點時間說說論文在寫作技法上的表達技巧。一篇論文應當包括:論文標題、論文摘要、關鍵詞(含英語)、正文、注釋(腳注或尾注)、參考文獻和作者簡介。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好的標題能夠名符其文,確切地將文章內容的精神傳達出來。要求用最準確、簡明、概括的語言,反映論文的核心觀點和內容,將論文的主題清晰地告訴讀者,使之有畫龍點睛之效。要求準確、簡練、新穎。好標題主要體現在一是標題要短,有概括性。如:“信息穩定論”(博士論文);二是表達目標明確。如:“論信息時代民眾利益表達的橫向路徑”;三是要新穎通順。如:“數字優先的報業轉型邏輯”;四是主副標題要協調(副標題要突出研究重點,調整研究視角,限制研究范圍)如:“中國傳播學的發展困境與路徑選擇—兼談問題方法論”“群體傳播時代:信息生產方式的變革與影響”。具體怎么寫,我的經驗是模仿(找權威雜志上的好文章,然后通過模仿來學習標題的寫作技法)。
摘要是以文字的形式,不加評論和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論文研究方法、內容和結論的短文。一般在200-300字,外文摘要不超過250字,學位論文可控制在1000字左右。摘要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寫不好,把摘要當引言寫是不對的。要寫好摘要,必須掌握三要十不要:一要有方法(用了什么方法);二要有內容(研究了什么問題);三要有新觀點(新發現或新結論)這是論文摘要的三要素。
同時寫摘要必須注意十不要:一是不要出現本學科常識性內容;二是不要將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三是不要加解釋和評論;四是不要列舉例證;五是不要講研究過程;六是不要照搬正文中的小標題;七是不要簡單重復開頭語和結束語;八是不要出現第一人稱我和筆者等字樣;九是不要使用數學表達式和插圖、表格以及化學結構式;十是不要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
關鍵詞的提煉,關鍵詞的用途主要是便于論文編目、主題索引和電子檢索。關鍵詞的要求:一是要專業詞匯;二是應能突出論文研究的重點內容;三是一般從標題和摘要中提煉2-5個能反映本文研究目標的專業術語。
正文,包括引言、本論、討論與結語這幾個部分。引言,又稱導言、前言、導論、引論等,這是論文正文的開端,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選題的目的意義,指出寫作的范圍,以便引出整篇論文,其結構一般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一是背景與研究的意義;二是國內外研究現狀;三是研究內容與結構;四是研究方法的介紹;五是研究創新與不足。引言是正文開篇,是全文的導讀,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具體寫法:一是開門見山法(直奔主題);二是問題導引法。引言的關鍵部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一種書面論證,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后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表達,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是對研究主題現有知識的全面理解,建立一個合理的邏輯論證。通過論證,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回答研究問題。編輯在審稿時,很是看重這個部分,這既體現作者的文字功夫,又能反映作者的問題意識。關于正文布局,一般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展開論述。具體來講:問題決定方法,方法決定框架。思路:問題——方法——框架。
最后是討論與結語。一般是告訴讀者你從研究中掌握了什么開始。以明確的敘述說明研究假設是否得到證實,或者明確地回答導言部分所提出的研究問題。在討論部分,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同在文獻評論中列舉的那些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看看是否又一次驗證了它們的結論,或者超越了它們的結論。結語是論文的總結和精華所在,是吸引讀者閱讀全文的關鍵部分(一般閱讀會先看結語,有創新表達才會看全文),這部分的內容便于讀者做筆記卡片(標明出處)。
結語的內容主要包括論文得出了哪些結論,這些結論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做了哪些修改、補充、發展、證實或否定?有何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論文還有哪些末解決的問題?今后擬從哪些方面開展進一步研究?在實際發表的研究論文中,相當一部分是以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來結束研究論文的。
提問環節:
問題1:邱老師好,我看您的很多研究都是從社會熱點問題出發,比如溫州動車事件,您是從什么角度思考呢?在研究中是如何進行學術闡釋呢?
答:溫州動車那個事件,我主要從信息博弈的角度考慮。用學術的語言去建構一種政府和民眾如何保證社會信息的平衡,實際上是用一個復雜的理論解釋了一個非常日常的問題。就是事情出來了就不要藏著掖著了,新媒體環境下就是要公布信息。這不存在公不公開的問題,而是怎么公開的問題。
問:去年還有一個很熱門的唐山打人案您有關注嗎?
答:我現在就在關注這個問題,我提出來一個新的“利益表達”概念。以往的研究視角都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利益表達,或者是縱向的利益表達,比如說打官司,找政府,找領導這樣的叫縱向的,但現在新媒體技術出來以后是研究橫向的利益表達。你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去年2022年第六期師大學報上的文章,案例有所不同,但是問題類似。研究橫向路徑的利益表達,就是通過網絡動員大家關注,大家關注就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可以用橫向路徑觸動縱向路徑去解決問題。
問題2:我注意到您剛提到從《叫魂》的閱讀中得到啟發,能具體談談嗎?
答:我受《叫魂》的啟發主要是來自《叫魂》里面的信息傳遞為什么會引起恐慌。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是謠言在傳遞過程中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問題。“叫魂”事件引發了大半個中國的恐慌,包括乾隆,從底層到高層。實際上這東西不可能存在,拿個布娃娃在身上扎幾下就可以害人,這顯然是假的。開始乾隆也有點擔心,不知道真的假的,他也很想知道真假,但地方官員沒有辦法告訴他真假。最后,謠言止于智者,乾隆自己下命令不需要查了,這完全是假的。因為他也看清楚了這個問題的本質,這就讓我產生了啟發。溫州動車事件也有一個“信息博弈”的問題,同時也有一個謠言在傳遞,有些人說死了多少人,到底死了多少個?針對信息在社會上傳播,尤其是不真實的信息傳播對社會的影響,國家,民眾,媒體都關心它,都想掌握真實的情況,那這里就有一個信息博弈的問題。用傳播學的眼光看,就是我到底用什么行為才會讓這個社會平衡,才會讓我的利益最大化。
邱老師不僅非常細致、嚴謹地呈現了他對問題方法論的學術思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作為一個學者,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現實的敏銳觀察和對事態人情的人文關懷,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深入學習。最后講座在美院師生熱烈的討論中落下帷幕。
編輯:潘星源 涂仙
文字整理:鐘雪婷
審核:熊吉生 高志標 胡園慧
編輯:美術學院新媒體運營中心 王志超
 
溪岸名師講堂·紀要|邱新有:問題方法論與創新論文的寫作技巧
6月9日晚上,我校美術學院“溪岸名師講堂”有幸邀請到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前總編邱新有教授蒞臨美院做客。邱教授曾任我校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江西撫州黎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是國家二類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清華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政治傳播、文化傳播、新媒體與鄉村治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4項,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六部。作為C刊主編,邱教授不僅科研成果豐碩,在如何寫文章、做選題等方面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本次他帶來題為“問題方法論與創新論文的寫作技巧”的講座,在美院B501報告廳,與美院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很高興來到美院跟大家交流,今天的主題是關于怎么寫文章。結合我自己長期做編輯和科研的經歷,我想跟大家談一個話題叫“問題方法論”,主要談三個方面:一是根據自己做編輯的角色,講講核心期刊編輯眼中的好文章;二是根據自己做研究的經驗,介紹一下我的問題方法論及應用;三是根據當前期刊界的現狀,說說創新論文的表達策略與技巧。
一、核心期刊的編輯角色及其眼中的好文章
所謂“核心期刊”是指所含專業情報信息量大、質量高、能夠代表專業學科發展水平并受到本學科讀者重視的學術期刊。主要有四種類型:北大中文核心、南大CSSCI來源核心、專業核心期刊和中國社科院的AMI核心。
按規定,一般學術期刊審稿流程都實行三審三校制。其中涉及難點熱點問題、民族宗教問題、復雜敏感的政治問題,有時需要請學術界有關學科專家審讀,甚至報送有關權威機構審讀。但多半都是按照下面流程審核:
(1)初審(含外審,通讀全文、作出判斷、寫出意見) 
(2)復審(通讀全文,核定初審意見,解決遺留問題,對學術質量負責) 
(3)終審(抽讀部分內容,審核初審、復審對原稿的加工處理部分) 
從流程可以看出,所有文章必須過編輯的初審關。那么在核心期刊編輯眼中好文章的標準是什么?
在核心期刊工作的編輯,已經不再是原來那種為他人做嫁衣的純編輯了,他們自己也做研究。在他們的眼中,什么樣的文章是好文章,一般主要看文章的七個要素:
       一是標題(短而精煉):可判斷論文的學術價值
       二是選題(新穎獨特):可判斷論文的問題意識
       三是摘要(三個要素):可判斷作者的學術功底
       四是方法(選擇正確):可判斷作者的學術視野
       五是論證(科學嚴謹):可判斷作者的治學嚴謹
       六是觀點(創新表達):可判斷論文的學術創新
       七是規范(內容形式):可判斷作者的學術規范
 
二、經驗之談與問題方法論
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方法論的成熟程度。關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論探討,主要集中在政治學和社會學兩大學科中。傳播學領域,談論研究方法的很少。早些年,在中國也出版了一些關于傳播學研究方法的教科書,但這些書的內容,從方法論到知識體系,多半都是從西方引進過來的,在這方面的專題論文很少。
 2014年《新聞記者》雜志曾在第九期和第十二期分別進行過兩次專欄討論。我當時正在清華大學讀博士,有幸參加了這次討論,大家有興趣可以從知網中下載這七篇論文來看看,同時可以比較一下前六篇作品和第七篇作品的區別。
1、我在方法論的討論方面提出了“問題方法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一是,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建構了問題的邏輯定義)。漢語詞典里對“問題”的回答或解釋是:題目和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以及事故或意外。英文中作為名詞的“問題”是指“問題、難題、待解決的事情、疑問、懷疑等”,作為動詞的“問題” 是“詢問,提問,懷疑”。這種中英文的解釋都是基于語言學的維度,且用詞語解釋詞語,從邏輯學上講這樣的表達并不科學。那么到底“問題”是什么?“問題”概念的邏輯界定是:社會事物表現出的各種現象與我們對該社會事物預期之間的差距稱之為問題。差距越大,問題越嚴重。沒有差距,就沒有問題,或者說問題解決了。二是,給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分類:根據問題的表現形式將其劃分成正常問題和非正常問題;根據問題的重要性將其劃分成為研究問題與日常問題;根據問題產生原因主觀判斷正確與否將其劃分成真問題與假問題。三是,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了處理策略:針對正常問題:提出了將“正常”問題“非正常化”的策略;針對非正常問題:提出了將“非正常”問題“正常化”的策略(這里要充分運用社會學的想象力,建立案例研究的問題意識,將個案研究推向深入,從中建構新概念和發現新理論,或形成具有創新意義的中國論述)。
        2、提出“問題方法論”的價值具體體現在:一是,可促使社會科學研究更接地氣。問題方法論要求研究者立足于我們時代與現實,回到學術研究的最基本問題,做接地氣的學問。社會科學研究的宏觀目標是要逐步建構起超越中西具有普遍意義的中國論述。要實現宏觀目標,必須依托微觀實踐,即面對中國的現實,做出接地氣的創新研究來,越是地方性的研究,越具有國際性,這才是中國學者走向國際的突圍之路。二是,可幫助我們找到創新性的研究問題。問題方法論強調在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往往會產生“知識錯位”現象,當研究對象與研究者之間的知識結構出現一種現象,即研究者對社會現象表現出一種驚訝,而研究對象對這種驚訝表現出了反驚訝,這種現象叫做“知識錯位”。“知識錯位”點往往是研究問題的切口。三是,能幫助研究者形成創新性研究成果。問題方法論的思維策略,就是要在研究目標與研究現狀之間形成創新的差異化表達,做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將研究對象的現狀與研究目標之間如何將差距縮短,直至為零。
現實世界是復雜多變的,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現象,人們的創新思維就是從這些不同的現象開始。只要你堅持做好兩個前提,就有可能做出創新的研究成果。這兩個前提:一是,要對自己的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進行充分的閱讀,這樣可以保證你站在研究前沿,避免做重復研究;二是,要關注社會現實,一旦現實中出現新現象,就有可能提出新的研究項目,只要將這個新現象提煉出來,就是創新的研究成果。
       3、處理問題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確定問題的性質。一旦選好主題,先要確定是正常問題,還是非正常問題;第二步,通過知識錯位來尋找研究問題的切口。區分“正常問題”還是“非正常問題”;第三步,尋找學科表達的創新點。找到了問題的切口,就要在現象與目標間尋找差距,從而尋找學科表達上的創新點。
 
三、研究問題的來源
一是,來自現實生活(羊村故事;撫州爆炸案;宜黃拆遷事件;溫州動車事件);二是,來自個人的經歷(應星作為局內人的副縣長經歷: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本人作為副縣長的經歷:巴村選舉故事);三是,來自相關文獻(《叫魂》讀后讓我想到了第二個國家社科基金主題:“信息穩定視角下的政府、媒體與民眾互動傳播研究”);四是,來自學術交流:學術會、師生學術交流和讀書會。
在選擇研究問題上,要注意四個方面,一是,選題的重要性;二是,選題的創新性。一般從方法、觀點和體系三個方面考慮其創新,具體來講主要表現在:(1)研究思路的創新;(2)研究視角的創新;(3)理論依據的創新;(4)研究對象的創新;(5)研究方法的創新;(6)研究內容的創新。三是,選題確立的可行性;四是,研究選題的適合性。
 
四、創新論文的寫作技法
最后用點時間說說論文在寫作技法上的表達技巧。一篇論文應當包括:論文標題、論文摘要、關鍵詞(含英語)、正文、注釋(腳注或尾注)、參考文獻和作者簡介。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好的標題能夠名符其文,確切地將文章內容的精神傳達出來。要求用最準確、簡明、概括的語言,反映論文的核心觀點和內容,將論文的主題清晰地告訴讀者,使之有畫龍點睛之效。要求準確、簡練、新穎。好標題主要體現在一是標題要短,有概括性。如:“信息穩定論”(博士論文);二是表達目標明確。如:“論信息時代民眾利益表達的橫向路徑”;三是要新穎通順。如:“數字優先的報業轉型邏輯”;四是主副標題要協調(副標題要突出研究重點,調整研究視角,限制研究范圍)如:“中國傳播學的發展困境與路徑選擇—兼談問題方法論”“群體傳播時代:信息生產方式的變革與影響”。具體怎么寫,我的經驗是模仿(找權威雜志上的好文章,然后通過模仿來學習標題的寫作技法)。
摘要是以文字的形式,不加評論和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論文研究方法、內容和結論的短文。一般在200-300字,外文摘要不超過250字,學位論文可控制在1000字左右。摘要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寫不好,把摘要當引言寫是不對的。要寫好摘要,必須掌握三要十不要:一要有方法(用了什么方法);二要有內容(研究了什么問題);三要有新觀點(新發現或新結論)這是論文摘要的三要素。
同時寫摘要必須注意十不要:一是不要出現本學科常識性內容;二是不要將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三是不要加解釋和評論;四是不要列舉例證;五是不要講研究過程;六是不要照搬正文中的小標題;七是不要簡單重復開頭語和結束語;八是不要出現第一人稱我和筆者等字樣;九是不要使用數學表達式和插圖、表格以及化學結構式;十是不要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
關鍵詞的提煉,關鍵詞的用途主要是便于論文編目、主題索引和電子檢索。關鍵詞的要求:一是要專業詞匯;二是應能突出論文研究的重點內容;三是一般從標題和摘要中提煉2-5個能反映本文研究目標的專業術語。
正文,包括引言、本論、討論與結語這幾個部分。引言,又稱導言、前言、導論、引論等,這是論文正文的開端,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選題的目的意義,指出寫作的范圍,以便引出整篇論文,其結構一般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一是背景與研究的意義;二是國內外研究現狀;三是研究內容與結構;四是研究方法的介紹;五是研究創新與不足。引言是正文開篇,是全文的導讀,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具體寫法:一是開門見山法(直奔主題);二是問題導引法。引言的關鍵部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一種書面論證,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后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表達,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是對研究主題現有知識的全面理解,建立一個合理的邏輯論證。通過論證,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回答研究問題。編輯在審稿時,很是看重這個部分,這既體現作者的文字功夫,又能反映作者的問題意識。關于正文布局,一般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展開論述。具體來講:問題決定方法,方法決定框架。思路:問題——方法——框架。
最后是討論與結語。一般是告訴讀者你從研究中掌握了什么開始。以明確的敘述說明研究假設是否得到證實,或者明確地回答導言部分所提出的研究問題。在討論部分,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同在文獻評論中列舉的那些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看看是否又一次驗證了它們的結論,或者超越了它們的結論。結語是論文的總結和精華所在,是吸引讀者閱讀全文的關鍵部分(一般閱讀會先看結語,有創新表達才會看全文),這部分的內容便于讀者做筆記卡片(標明出處)。
結語的內容主要包括論文得出了哪些結論,這些結論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做了哪些修改、補充、發展、證實或否定?有何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論文還有哪些末解決的問題?今后擬從哪些方面開展進一步研究?在實際發表的研究論文中,相當一部分是以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來結束研究論文的。
提問環節:
問題1:邱老師好,我看您的很多研究都是從社會熱點問題出發,比如溫州動車事件,您是從什么角度思考呢?在研究中是如何進行學術闡釋呢?
答:溫州動車那個事件,我主要從信息博弈的角度考慮。用學術的語言去建構一種政府和民眾如何保證社會信息的平衡,實際上是用一個復雜的理論解釋了一個非常日常的問題。就是事情出來了就不要藏著掖著了,新媒體環境下就是要公布信息。這不存在公不公開的問題,而是怎么公開的問題。
問:去年還有一個很熱門的唐山打人案您有關注嗎?
答:我現在就在關注這個問題,我提出來一個新的“利益表達”概念。以往的研究視角都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利益表達,或者是縱向的利益表達,比如說打官司,找政府,找領導這樣的叫縱向的,但現在新媒體技術出來以后是研究橫向的利益表達。你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去年2022年第六期師大學報上的文章,案例有所不同,但是問題類似。研究橫向路徑的利益表達,就是通過網絡動員大家關注,大家關注就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可以用橫向路徑觸動縱向路徑去解決問題。
問題2:我注意到您剛提到從《叫魂》的閱讀中得到啟發,能具體談談嗎?
答:我受《叫魂》的啟發主要是來自《叫魂》里面的信息傳遞為什么會引起恐慌。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是謠言在傳遞過程中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問題。“叫魂”事件引發了大半個中國的恐慌,包括乾隆,從底層到高層。實際上這東西不可能存在,拿個布娃娃在身上扎幾下就可以害人,這顯然是假的。開始乾隆也有點擔心,不知道真的假的,他也很想知道真假,但地方官員沒有辦法告訴他真假。最后,謠言止于智者,乾隆自己下命令不需要查了,這完全是假的。因為他也看清楚了這個問題的本質,這就讓我產生了啟發。溫州動車事件也有一個“信息博弈”的問題,同時也有一個謠言在傳遞,有些人說死了多少人,到底死了多少個?針對信息在社會上傳播,尤其是不真實的信息傳播對社會的影響,國家,民眾,媒體都關心它,都想掌握真實的情況,那這里就有一個信息博弈的問題。用傳播學的眼光看,就是我到底用什么行為才會讓這個社會平衡,才會讓我的利益最大化。
邱老師不僅非常細致、嚴謹地呈現了他對問題方法論的學術思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作為一個學者,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現實的敏銳觀察和對事態人情的人文關懷,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深入學習。最后講座在美院師生熱烈的討論中落下帷幕。
編輯:潘星源 涂仙
文字整理:鐘雪婷
審核:熊吉生 高志標 胡園慧
編輯:美術學院新媒體運營中心 王志超
 
 
時間:2023-07-16 作者:王志超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石河子大學三下鄉:醫療下鄉促健康,石大學子在行動
  • 滁院學子三下鄉:訪聚石斛之鄉,共擎振興藍圖
  • “微光守護,快樂同行”暑期社會實踐團弘揚烈士精神 賡續紅
投稿流程投稿須知常見問題積分充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台南县| 涿州市| 山丹县| 施秉县| 义马市| 陆河县| 巴东县| 新昌县| 洱源县| 宁波市| 碌曲县| 道真| 离岛区| 大荔县| 利川市| 文登市| 塔城市| 犍为县| 武义县| 察雅县| 宁强县| 兴仁县| 黔西| 石嘴山市| 和硕县| 汕头市| 察雅县| 岳普湖县| 道孚县| 宁波市| 广安市| 平和县| 新宁县| 罗山县| 商洛市| 鞍山市| 合川市| 航空| 通化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