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上18:30分在南師中北音樂學院正樂樓音樂廳,正值大四畢業季的田昊昊同學

舉辦了她的畢業獨奏音樂會。
音樂會開場的第一首曲子是由田昊昊同學主奏、吳宛倩同學鼓伴的《大漠行》,這首曲子是由魏軍先生根據古絲綢之路阿拉伯地區民族風格特征而寫成的箏曲,并配以打擊樂,表達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情懷。這首作品的主旋律基調是借以雄鷹展翅,翱翔在大漠之上,穿云破霧,展現阿拉伯民族英勇強悍、堅貞不渝的民族精神。
接下來表演的是由何占豪先生創作的《越國西施》,西施是越國美女,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美出眾,歷代百姓都把她看作是美的化身。公元前四百多年間,吳、越兩國爆發戰爭,吳國滅了越國。越王勾踐為了雪恥復國,施展了美人計,迫使清純的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從此改變了西施的人生,也毀滅了西施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定風波》是由鄧翊群先生根據北宋詞人蘇軾詞作《定風波一莫聽穿林打葉聲 》所創作的古箏曲。本詞為蘇軾被貶黃州失意時期所作,作者被這首詞所打動,切己感同深受,借詞意來抒寫現代人類社會中面對苦難境遇、命數迭起的豁達人生觀。
緊接著的是由俞楨源同學帶來的中國藝術歌曲《海戀》和《我的深情為你守候》。《海戀》以優美的歌聲贊美清晨大海的美麗景象,《我的深情為你守候》更是以激情澎湃的熱情抒發了對祖國的愛。
《桃花源》取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作者通過對漁人誤入桃源仙境的描寫,展現了一個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勞動、自由安樂的桃源世界,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桃源世界的構想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精神的棲息地,同時也激勵了人們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伴隨著至真至幻的《如是》,音樂會落下來帷幕,本次音樂會提高了校園藝術氛圍,落實了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方針,也為田昊昊同學的大學生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