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在全黨全社會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9月21日下午,河海大學力學與材料學院在范欽珊報告廳組織舉辦了“敢為人先學勞模、青春奮進向未來”系列信仰公開課暨“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學院黨委書記楊春偉、青年教師代表,青年黨團員代表參與了本次活動,活動由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曉東主持。
本次活動在河海大學校工會的大力支持下,邀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電科第十四研究所數控車高級技師、數控組組長,國家級大師工作室領辦人胡勝作主題報告。在報告中,他以“中國制造”的時代背景為切入點,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將成功“密碼”用生動的案例、動情的故事,家常的聊天傳遞給同學們。“曾經有個記者采訪我的時候,他問了我3個為什么。‘為什么是自己獲得這項獎項’、‘為什么自己拿得第一’、‘為什么自己水平比別人高’。”胡勝老師給出的答案就是要“學得好、走得久。”借著工人日報記者的采訪,引出了他對自己如何能夠練就執著專著、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總結與思考。

他在報告中鼓勵同學們,一是永遠不要怕面對困難。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不會做和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敢做。當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時候,你就什么都會了。作為一名技術人員,要不畏難、不怕苦,不斷學習、克服短板,千錘百煉、直面挑戰,才能收獲過硬的本領。二是不要輕易的放棄自己的專業。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從事什么勞動,都要干一行、愛一行,堅守平凡崗位,尋找工作樂趣,這是干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干一行,還要鉆一行、精一行。把“敬業”上升為“精業”,簡單執著堅守,激發個人潛能,努力成為行家里手,就能更好適應事業發展需要。他還謙虛地指出,工匠精神接地氣的說法叫職業素養,細節決定高度,無論在什么崗位上,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對工匠精神的培養。胡勝老師的事跡分享以實例教育為引導,以真情實意為感召,報告會現場氣氛熱烈。
在互動分享環節,左千千、范思圓、呂偉凡三位同學在聆聽先進事跡后,結合學習心得進行了現場提問和分享交流,胡勝老師一一作了細致回應。
報告會上,學院聘請胡勝老師為實踐指導教師,學院黨委書記楊春偉為胡勝老師頒發聘書。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河海大學力學與材料學院以“敢為人先學勞模、青春奮進向未來”信仰公開課為抓手,通過主題報告、現場訪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讓廣大師生近距離感受到勞模身上所展現出的可貴品質,用勞模精神、工匠品格影響帶動廣大教職工和青年學生,激發大家的工作學習熱情和創新創造活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展現更大作為。
個人介紹:
胡勝,男,1974年生,漢族,職業高中畢業。中國電科第十四研究所數控車高級技師,數控組組長,國家級大師工作室領辦人。1991年參加工作,三十年來操作過普通車床,數控車床,車削中心。憑借對車削加工的熱愛他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練就過硬的技能水平,在2006年參加第二屆全國數控大賽獲數控車職工組第一名。并帶領數控團隊在省市、全國技能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數控班組先后獲得國賽前十名有五人次,省賽前六名有十三人次,南京市前三名十二人次。在負責軍品重點項目和科研新產品的生產中勇于擔當,大膽實踐,在2006年榮獲全國技術能手,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4年獲中華技能大獎,2015年江蘇最美職工,2017年獲江蘇大工匠,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