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建筑大學大學生沂蒙情協會讓希望之光照亮沂蒙大地
在山東建筑大學,有這樣一群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的青年:他們或通過“一塊錢一天”的艱苦生存體驗,籌集教育善款;或心懷大義,投身于支教事業;或日夜兼程,砥礪家國情懷,追尋紅色足跡。
“七元七天”磨意志,千里走訪送溫情
2022年7月31日,山東建筑大學大學生沂蒙情協會走進臨沂革命老區,天藍色的“小馬甲”輾轉于臨沂市的大街小巷。
一場“七元七天”集資金,愛心善款助力困境學子的接力活動由大學生沂蒙情協會發起。從收到2元善款到5元、10元,再到100元,從70元工資到110元工資,7天的艱苦生活,隊員們省吃儉用,籌集到4764.74元的愛心基金和2000本愛心讀物。
“一個鉛筆盒,兩三只鉛筆,三五根可愛的頭繩,一個新的書包,都能讓這些孩子們開心好久。”志愿者們互相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切身感受。支教結束,孩子們紛紛表示,永遠忘不了老師們的笑容,難忘那些精彩的課堂,讓他們領略了獲取知識的樂趣,收獲了一種別樣的人生體驗和快樂!
“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實踐活動也為志愿者們上了一堂難忘的“人生大課”。每一位隊員時刻銘記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小我融入大我,把這份沉甸甸的愛和責任融入到個人的事業發展和理想追求中去。
育人育己,創新支教方式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8月,大學生沂蒙情協會實施“希望小屋”云端支教計劃,開啟線上“花式”授課模式。在為期7天42課時的支教過程中,隊員們精心準備“花式”支教課程體系,物理化學實驗小課堂、魔法漢字小游戲、線上模擬自習室、紙條文字學習寫作,直播參觀魯迅故居以及革命文物展館,幫助10名孩子獲取豐富多樣的知識和體驗。
線上支教的一些局限性也常常會讓隊員們措手不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通過打電話、發視頻、聊生活、享趣事等形式將自己融入孩子們的生活,拉近和他們的距離,孩子們的信任感逐漸增強,上課也變得愈加順利。
“在支教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也體會到了老師們線上授課的辛勞。大學生只有走出校門,走進社會,才能把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戰勝困難和挫折,經受鍛煉,增長才干。”一名隊員在總結大會上介紹道。
8月25日,大學生沂蒙情協會轉戰臨沂市費縣胡陽鎮中心小學。
在胡陽鎮中心小學,隊員們發揮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圍繞學業輔導、心理疏導、文體活動等內容,為山區孩子們量身打造“寓教于樂”式課程體系。通過學習需求調研,創新支教小課堂,物理科學實驗小課堂,帶領孩子們感悟自然科學的魅力;模擬法庭幫助孩子們增強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英語話劇小課堂讓孩子們在快樂表演的同時提升口語水平。
“很多孩子上課調皮搗蛋,當你給他們足夠的關心和關愛,孩子們很快就能感受到我們的用心,盡力調整和糾正自己的行為。這讓我們更加堅信,心靈的撫慰和知識的輸出同樣重要。”隊員們在談到支教感受時談到。
此外,大學生沂蒙情協會積極聯系校方篩選品學兼優的困境學子,舉辦暑期線下支教夏令營愛心助捐大會,聯合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老會員們長期資助山區63名學生,資助金額達247600元。同時,捐資建設“沂蒙書屋”,開展為期20天的助學活動,結對幫扶困境學子,每位學子給予每年1000元助學基金的支持,直至大學畢業。
紅色研學,砥礪家國情懷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大學生沂蒙情協會帶領“希望小屋”困境學子走進大青山抗戰紀念館,參觀天蒙山望海樓腳下的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和費縣首秀非遺傳承基地,了解沂蒙山小調背后的百年故事。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抗日戰爭時期沂蒙人民與戰士間的魚水情深,還有英雄們面對敵人時寧死不屈的大義,以及傳統手藝的匠心魅力。
“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隊員們作為講解者,在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家國情懷的同時,也進一步堅定了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歷史使命。隊員們紛紛表示,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扎根基層,自覺投身到鄉村振興事業中去。
在山東建筑大學,大學生沂蒙情協會是眾多社團的一個縮影。據悉,近年來,山東建筑大學團委以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為依托,聚焦青年成長成才,服務鄉村振興,引導廣大青年在社會實踐中感應時代脈搏,傾聽人民呼聲,服務人民需求,不斷增強時代責任,為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注入青春智慧和力量。
時間:2022-09-13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新學期新氣象 大學生奮進正當時
- 9月11日,南京大學迎來3907名本科新生,他們將在鼓樓校區進行學習,一年后再根據專業分流至各校區相應院系。
-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