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低碳循環科技創新大賽在杭州舉行
首屆全國大學生低碳循環科技創新大賽決賽近日在杭州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的15位專家評委對參賽的聚焦綠色發展作品連連點贊。
本次大賽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主辦,浙江科技學院聯合浙江省科協資源環境學會、浙江省循環經濟學會、浙江省綠色科技文化促進會等共同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賽委員會主任高翔表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低碳循環,綠色發展”已成為我們今天生活的主題之一,舉辦大學生低碳循環科技創新大賽,就是希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建,構筑集聚相關專業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充分挖掘和發揮大學生群體在“雙碳”任務落實中的積極作用。
大賽分為實驗研究、調研報告、產品設計與成果應用3個類別,瞄準低碳循環理論研究與現狀調查、資源能源節約的技術創新或新產品開發、溫室氣體減排與固碳增匯的技術創新或新產品開發等多個領域。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共收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全國高校的900多件作品報名。經過前期角逐,140件作品進入決賽,進行創意與實力的終極比拼。
浙江省循環經濟學會理事長、浙江科技學院副校長單勝道認為,本次大賽聚焦“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的主題,充分調動了大學生群體參與綠色低碳循環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參賽作品體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賽項目大多來自真實應用場景,比拼的不僅是參賽團隊的研究能力,還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清華大學的一支參賽團隊專注車用燃料電池故障診斷技術研究,團隊負責人、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研究生賈心怡說:“現在針對燃料電池狀態估計和故障診斷所開展的相關工作,在實際車載條件下,往往受限較多,難以實施和應用。我們針對在線故障診斷難題,建立了在線燃料電池狀態估計算法,能夠有效觀測一系列關鍵指標,算法的誤差在±5%以內,這為燃料電池發動機控制策略的優化、實現高效長壽命運行奠定基礎。”
聚焦日常生活,推進綠色低碳創新成果的運用是大賽參賽作品一個鮮明特點。浙江科技學院的一項參賽作品就將目光聚焦廚余垃圾處理,設計智能炭化集成系統。“通過分級炭化技術,我們把廚余垃圾轉化為生物質炭、生物質氣和生物質油,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和廢水也利用生物質炭深度處理實現達標排放。”項目負責人、浙江科技學院環資學院研究生杜佳達自信地說,“與填埋法和焚燒法等傳統方法相比,我們低能耗、高效率、無害化處理廚余垃圾,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助力建設清潔、美好、環保的低碳社會。”
浙江科技學院建工學院大三學生王佳龍和來自建筑學、城鄉規劃等專業的團隊成員參加“調研報告”組角逐。他們聚焦城市屋頂綠化固碳量,選取杭州市為調研目標,進行大量繁瑣計算,參照國內已經先行的碳匯交易市場模式,得出杭州屋頂綠化市場以及屋頂綠化固碳量帶來的經濟效益空間。
時間:2022-08-24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大學生志愿者 彰顯青春擔當
- 8月18日下午,在合肥市廬陽區海棠街道荷塘社區舉行的“愛的旅行箱”活動中,看到20多名受到嘉獎的該社區準大學生代表,池州學院旅游管
- 08-24
- 重慶三赴火場救火大學生發聲
- 18歲大學生余秋朋在重慶三赴火場的救火故事引起關注。8月23日,余秋朋向@緊急呼叫講述了救援中經歷的危險和感動。他介紹,進入火場主要
- 08-24
- “芯愿”志愿團暑期再啟程
- 為做好“芯愿”服務團暑期社會實踐的準備工作,2022年8月11日,“芯愿”服務團進行了2022年暑期社會實踐的第一次線上會議。
-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