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請出示您的有效證件,我登記后就能發放出入通行證。”2月8日元宵節,陽光學院外國語與海外教育學院女大學生謝伊婷在寒風中忙碌了9個小時,在返鄉深入社區走上防疫第一線的幾天里,她不畏艱辛,在抗擊疫情一線工作中化身一抹“志愿紅”,充當起了人人稱贊的“多面手”。
謝伊婷是陽光學院外國語與海外教育學院的大三學生,也是一名中共黨員。在校期間,她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擔任學院團委副書記,是老師和同學們公認的優秀學生。
今年寒假,她原本想利用假期走走親戚、會會同學,過一個輕輕松松的春節。讓人沒想到是,疫情突然而至。“我的爸爸是政府公職人員,媽媽是社區居委會干部,大年初一起他們就奔走在防疫第一線,我一個人在家時翻看了很多相關新聞,每天看著確診感染人數不斷攀升,著實令人揪心。”聽爸媽說一線工作人員緊缺,謝伊婷萌生了參與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的想法。為此,一家三口還專門開了一次特別的家庭會議,身為黨員的爸爸很支持女兒的想法,擔心女兒安全的媽媽則憂心忡忡。
“新聞上那些毫不猶豫簽下請戰書的‘防疫人’讓我感動,這場戰‘疫’里84歲的鐘南山爺爺、剪掉頭發的女醫護人員還有忙碌在路上的民警,他們傳遞給我的是勇敢、溫暖、信念與使命,讓我意識到作為大學生能做的不僅僅是在家自我防疫,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成為疫情籠罩之下的一束陽光。”謝伊婷的堅定打動了媽媽,2月6日她正式成為漳州市角美鎮解放居委會的一名大學生志愿者,成為疫情防控志愿者中的一員。
舍小家,顧大家,護萬家。從那一天開始,伊婷與其他志愿者走進超市、菜市場為居民測體溫,告訴居民少出門、不集聚,耐心地講解防疫知識,讓居民注重自我防護;她搜索大量的疫情信息,讓居民實時了解疫情信息;此外,她還去到從外省返鄉的務工人員家中登記信息,調查他們的身體情況。防疫工作量大,需要與不同人接觸、溝通,她也遇到過不理解防疫工作的居民,對此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的居民當著她的面丟掉傳單,反問為何不發口罩。謝伊婷耐心解釋,并告知可供購買口罩的藥店,最終得到了居民的理解。
幾天的忙碌讓謝伊婷更加理解基層工作的艱辛,但辛苦中她也收獲了當地居民和社區干部的稱贊。2月8日一早,她跟隨社區工作人員來到角美鎮北大門街為2500名解放社區居委會的居民辦理出入證。來不及布置,臨時工作點就只有兩張折疊桌、五把椅子,謝伊婷一坐下便埋頭忙碌了起來。
收集材料、登記信息、發放證明,她正低頭錄入突然聽到一位奶奶問道:“小妹妹,辦這個出入證要多少錢?”伊婷抬頭回答:“奶奶,這不用付錢,是義務的。”“呀,這怎么行,這么冷的天你們坐在這兒忙。”伊婷心里一暖:“這是社區的便民工作……”不等她說完,奶奶轉身從隨身的布兜里摸出了兩塊包裝完好的餅干以及一袋小面包放在謝伊婷桌上,“你們辛苦了!”這個暖心的舉動讓謝伊婷濕潤了眼眶。“縱然辛苦,但這一刻我感覺一切都很值得!”
在謝伊婷看來,參與社區防控工作就是一堂生動的社會實踐課,這堂課更接地氣,同時也更有意義和價值。她表示,“收獲很多,我也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這個志愿工作做下去,為打贏這場戰役貢獻一份小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