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載湖工人,一心一意育桃李
昏黃的路燈下,一對老夫婦拄著拐杖慢慢走進。他們衣著樸素,身子佝僂,步履蹣跚,歲月在他們的臉上留下深深的痕跡,只是那一雙眼隔著眼鏡依舊透著清明,他們就是將三十七年青春奉獻給湖南工程學院的退休老教師夫婦——丁樹模和孫立湘。
孫立湘,1962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主編《實用演講禮儀》《凡人演講辭》《實用寫作與口才》等,還以“丁香花”筆名將歷年生活經歷出版成書籍《無花果》。丁樹模,教授,中共黨員,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1962年與妻子孫立湘任教于湖南工程學院,先后擔任過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等職務。工作期間,丁樹模的研究成果曾刊登各大出版社、主編《液壓轉動》等教材得到廣泛使用,曾獲湖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兩次被評為省優秀教師。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9年兩人受聘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學院,隨后結束了在湖南工程學院長達37年的教書生涯。
初成湖工師,萬事開頭難
“剛來的時候,這所學校可沒有現在這么大。”孫立湘摘下老花鏡,將大家的思緒拉回到1962年。據夫婦倆回憶到,丁樹模在畢業時因為鼻腔疾病被分配到氣候較為溫暖的湖南。當時,湖南工程學院的名字還是“湘潭機電高等專科學校”,沒有多媒體教室,也沒有電子教材,炎炎夏日,一支筆、一本書講到大汗淋漓。孫立湘說自己的“人生第一課”發生了不少“糗事”,課前在衣柜里反復挑選能夠“鎮住”同齡學生的衣服,課堂上被學生“惡意刁難”,課后因近視誤將人事處處長認作調皮學生。回首往事,其中的酸甜苦辣都讓兩位耄耋老人潸然,而他們與湖工的不解之緣也由此開啟。
教書坎坷路,育人迫切心
“沒有!從來沒有!一天是老師,一輩子都是人民教師。”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教師們只能被迫放下書本,進入工廠和工人們一起工作。盡管這樣,孫立湘也會在空閑時躲在工廠機器后面偷偷拿出《人民文學》認真閱讀。在如此嚴峻的條件下,丁樹模夫婦并沒有放棄,反而更堅定了在教育領域發光發熱的決心。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在后來的工作面試中,鉆研于文科的孫立湘恰恰正是因為有在工廠做工的經歷,學會了幾門技術,就被一家只招理工科的學校破格錄用。
育人不平凡,救人于深淵
在多年的教書育人的時光里,“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是丁樹模夫婦一直秉持的理念。在學生眼里,他們是諍友、密友,是可以信任的“親朋好友”。夫婦倆至今仍珍藏著一些和學生們的“回憶”。孫立湘回憶道:“我最自豪的事情是我挽回了三個年輕的生命!當時,學生在寢室因抑郁準備跳窗自殺!”孫立湘知道后,為防止學生情緒過于激動,一個人脫了鞋子,悄悄地走到她身后,將學生拖回安全區域……三次救人,三次將患病的學生從深淵中拉上來。
回首六十載,桃李遍天下
從1999年離開湖工后,丁樹模夫婦仍然心系同事和學生們。因此,每隔一兩年,他們都會回學校短住一段時間。每當碰到當年調皮的學生,他們都還會親切地稱呼其為“小鬼”,暢談當年趣事。在七十周年校慶期間,丁樹模、孫立湘作為湖工發展史的參與者,與7000余校友共同見證湖工開啟新的征程。丁樹模夫婦對湖工的蓬勃發展流露欣慰之態,對湖工學子寄予了新期望。他們表示,學校的時光是很珍貴的,希望湖工學子要以學業為主,積極參加活動與比賽,充實度過大學時光,不給青春留下遺憾。
從1962年到1999年,丁樹模夫婦將三十七年的青春獻給學生,獻給湖工,獻給教育事業。大學畢業初至湖工,中年離開湖工,晚年多次重訪湖工,他們生命中超過半數的故事都與湖工息息相關。時光荏苒六十年,容顏蒼老赤子心,縱然歲月流轉,而兩位老人在湖工校史中依然熠熠生輝。
時間:2023-03-30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三十七載湖工人,一心一意育桃李
- 昏黃的路燈下,一對老夫婦拄著拐杖慢慢走進。他們衣著樸素,身子佝僂,步履蹣跚,歲月在他們的臉上留下深深的痕跡
- 03-30
- 持將五色筆,奪取錦標名
- 力學篤行終獲甘泉,孜孜不倦今朝夢圓。在秋日暖陽里,大地收到了落葉的親吻,大四學子們也收到了遠方來信的擁抱。
- 03-30
- 湘大春永駐,情誼水長流
- “一朝踏入三拱門,此生都是湘大人。”這便是對何云波老師與湘大關系的最好詮釋。
- 03-30
- 把握方向,科學規劃,勇往直前
- 魯迅曾經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 03-30
- 我以我手執新筆,我以我心繪前程
- 一個國家的進步,鐫刻著青年的足跡;一個民族的未來,寄望于青春的力量。面對時代賦予的重任,懷化學院的優秀學子們選擇以奮斗作為青春
- 03-30
- 懷夢篤行,善作善成
- 張杰同學曾擔任過校級及院級等多個職位,主要擔任過的職位有:懷化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分會副主席兼懷化學院涉江文學社會長
-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