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8日——8月14日,山東中醫藥大學的丹心獨蘊調研團前往臨沂市蒙陰縣展開了為期七天關于野生藥用植物的調研。該團隊由園林與林學院風景園林專業的六名學生組成。因丹參其根部入藥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了解其種植與生產情況很有使用價值,以加強對其充分利用與保護,六名山東籍成員把目光對準山東省丹參等藥用植物生產大縣蒙陰縣。
在蒙陰縣科技局退休局長朱蓮先與臨沂市農業局專家楊寶戈、姚靜帶領下,園林夢·百草味調研團于8月10日前往聯城鎮對山莊,對當地漫山的藥材種植田中的藥材進行仔細查看。試驗田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為第一年種植丹參,另一部分為已連種三年丹參。經過對比,不難發現二者的差距,第一年種植丹參的種植田中,丹參普遍旺盛生長,而已是第四次種植的丹參則稀疏地散落在田地間。對此,朱蓮先解釋道:“丹參在第一年種植時態勢良好,越到后面因連續耕種重茬的問題就暴露得比較明顯了,開始死苗。”
楊寶戈先是仔細觀察了一株在老試驗田地里的丹參,隨后將其連根拔起,轉而對隊員說:“這就是爛根,是遭受了病毒缺苗或是缺少營養元素的結果。”
在掌握了當地丹參的基本信息后,團隊經專家帶領來到了徐長卿試驗田。在試驗田中專家發現了近些年來冒充藥材徐長卿出售的老瓜頭,它們混在徐長卿周圍生長,若是不加以甄別,很容易蒙混過關。因老瓜頭相較徐長卿生命力更加頑強、產量更高,不懂辨別的農民很可能被不法商家蒙蔽而種植老瓜頭代替徐長卿。除此之外,團隊還對白薇試驗田進行調查研究。經過對丹參和其他藥用植物的一定了解后,團隊一行六人于8月11日前往坦埠鎮戴家莊,對丹參在此村內的種植情況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并對其他野生藥用植物分布、生長等情況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經戴家莊闞書記介紹,丹參這種藥用植物最早是農戶從附近山上刨下來,種植到田地中,繁殖出幼苗后再進行大規模移栽。目前戴家莊村已有三十余年的藥材種植歷史。因為地膜覆蓋技術的應用,丹參受病蟲害的影響較小,但重茬問題依舊存在,只能依靠與玉米、花生等農作物交替種植來緩解。隊員們循著闞書記指引,不僅在玉米地中發現整齊分布的丹參,還發現了一些車前草、大青葉等藥用植物。大青葉根部被制作為板藍根,使用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蒙陰作為全國果品生產十強縣,村里家家戶戶幾乎都有果樹種植,對于沒有果樹種植的村戶或者年紀較大的老人,往往會從附近山上、河邊采集野生藥用植物,待到村子逢集時賣給收草藥的商販。
隊員們從戴家莊朝山頂看去,發現一片片綠色包裹著山體,決心一睹山上野生藥用植物風景,便一路前行登山,沿路發現不少野生丹參和其他植物。隊員王馨語表示,在山上見到的丹參的形態與田地間無異,藥效應該也不會打太多折扣。循著山路,一行六人登上后土廟。宋朝古建筑遺址后土廟隱藏在山中,乍見的六人無不心懷敬意,徐徐進入廟中。隊員們環視著,一位衣著樸素的老奶奶進入她們視野,經過隊員與其攀談得知,老奶奶為坦埠鎮闞家莊人,當日為農歷七月初一,特趕到廟中上香守廟。
8月12日,團隊再次拜訪戴家莊并找到當地收購商戴存安,鑒于他在當地和德州夏津有藥材種植基地,團隊對其展開一系列有關藥材的詢問。他耐心向團隊解答了包括丹參在內的各種藥材具體的收購價格、藥材在不同土地的產量、種植方式不同對藥效的影響等問題。
另一位藥材收購商帶領隊員們參觀暫時儲存丹參的倉庫,十麻袋為一列,列列整齊地堆在倉庫中。收購商從麻袋中抽出一根來,向隊員們講解其功效和識別它的方法。走出倉庫,來到田野,收購商向隊員們展示了玉米地里間種的丹參,這樣種植很節省土地,又能緩解提高經濟效益,一舉兩得。
此次調研,發現蒙陰將野生藥用植物田地種植化較為普遍,尚無發現對河流或山林等自然資源的破環情況,山上的藥用植物勢必會進一步開發,繼續帶動此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