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9月5日,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社會實踐紅色小分隊”在淮南大通萬人坑開展了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計算機學院22級陳卓,電氣學院郭子豪、宮晨曦、任安哲,信控學院王坤5位同學參與了此次活動。計算機學院輔導員曹露晨擔任實踐團隊指導老師,陳卓擔任領隊。
實踐團成員集體參觀淮南大通萬人坑紅色教育基地 陳卓 供圖
9月3日上午,實踐團來到了淮南大通萬人坑紅色教育基地進行了參觀,并且在講解員的帶領和講解下,了解并學習到了大通萬人坑的歷史背景以及形成歷史,隨后實踐團參觀了秘密水牢,了解到了這是當初關押共產黨員的地方,最后參觀了黨史館,充分學習了黨的發現歷史。
講解員對大通萬人坑的歷史進行講解,小隊成員學習相關知識 郭子豪 供圖
9月3日下午,實踐團的成員走訪了大通萬人坑周圍的社區居民,與社區居民進行交流之后,發現百姓對大通萬人坑的了解甚少,實踐團成員在社區內組織了演講并號召大家親自去大通萬人坑參觀一下,了解中國共產黨在淮南發展的歷史與日寇對淮南礦工的暴行。
9月4日,實踐團成員分別前往大通萬人坑紀念館、秘密水牢、黨史館接待來訪游客,實踐團成員會對來訪游客進行講解并帶領游客進行參觀,同時還會積極收集游客的意見以及館內沒有說明到的歷史問題來更好的完善這一紅色教育基地。
實踐團成員在為來訪游客講解并帶領參觀 任安哲 供圖
9月5日,實踐團成員與來訪游客形成志愿者,清理打掃園區內的垃圾以及對園區內的標語進行完善與美化,之后調研團隊通過調查、走訪、參觀和體驗等形式深入農村一線,深入挖掘大通萬人坑發展的故事,宣傳推廣大通萬人坑的教育工作,立足社區百姓。
通過參加淮南大通萬人坑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團思考了日軍侵華時的殘暴,深入了解了那些充滿著傷痛的歷史,更加深入地認識到了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性,這次實踐使實踐團成員鍛煉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同時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文字來源:陳卓
圖片來源:郭子豪、宮晨曦
責任編輯:王坤、任安哲
審核:曹露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