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家鄉紅色足跡,樹青年堅定信仰
為傳承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外國語學院紅色革命文化調研社會實踐小分隊成員利用假期前往家鄉紅色革命遺址,追尋身邊的革命故事。


“大冶兵暴”起模范,奠定發展好基礎
8月2日上午,小隊成員石炳琴前往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兵暴舊址了解發生在她身邊的紅色革命文化事跡。舊址位于大冶市大冶大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冶兵暴”是1929年12月國民革命軍組織發動的起義,與中共地方黨組織密切配合,為黨在大冶地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土地革命時期影響甚大,被中央軍委評為“模范兵暴”。“大冶兵暴”中的年輕指導員及年輕戰士,為了革命理想不畏犧牲、勇于斗爭,正是因為他們的艱苦奮斗,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持之以恒地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鏗鏘誓言,在青春賽道上奮勇爭先,跑出新時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秀麗青山埋忠骨,燦爛光輝照后人
8月6日上午,小隊成員韓寅前往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荊山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烈士陵園內松柏青翠,莊嚴肅穆,鐫刻著英雄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巍然矗立,象征著革命烈士能吃苦、能忍耐、能戰斗,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在烈士紀念碑后,刻有這樣一句話:“弘揚烈士艱苦創業精神,激勵教育后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現在時代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的手中,我們應當不怕苦、不畏難,扛起肩上的重任,展現青春激昂風采,寫出無悔青春華章。

英雄從未走遠,精神薪火相傳
襄陽烈士塔是為紀念解放襄樊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及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襄陽的解放事業獻身的革命烈士而興建。8月6日下午,小隊成員劉靜雯前往湖北省襄陽市革命烈士塔參觀。烈士塔塔身刻有先輩們的事跡,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和人民的苦難經歷,也記載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勇敢和堅定。沒有人天生英勇,只是選擇了無畏;英雄從未走遠,精神薪火相傳。生在和平年代,但我們也應奮勇爭先,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新時代的小英雄。

長征出發創偉業,追尋足跡憶崢嶸
四渡赤水是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是以少勝多、由被動轉為主動的光輝戰例。8月6日下午,小隊成員秦瑞丹同學前往武漢市辛亥革命博物院及四渡赤水紀念館參觀紅軍長征舊址。參觀過程中,展廳中一件件歷史展品似乎在述說一樁樁大事件,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長征已成歷史,征途仍在腳下。作為一名師范生,我們要堅定教育情懷、提升專業素養,為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在教育強國的偉大征途中貢獻青春力量。

紅色基因是忠誠,愛黨愛國、矢志不渝;紅色基因是忘我,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這次探尋紅色之旅,小隊成員重溫了黨的光輝歷程,對中國革命偉大進程有了真切的認識。在結束了一天的探訪后,小隊成員們召開線上會議相互講解家鄉紅色文化遺跡,分享收獲。他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將從革命先輩艱苦奮斗、堅忍不拔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堅定奉獻和服務的信念,堅守師范生的責任與擔當,以真情感應時代脈搏、在實踐中錘煉青春本色,用實際行動譜寫無愧于新時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