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一大早,湖南工商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地理學院暑期三下鄉紅色傳承小分隊便在“愛在拉薩”農家樂對原十八洞村村主任施進蘭進行深入訪談。施主任向我們介紹了十八洞扶貧脫貧的光輝歷程,詳細講述了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脫貧中的許多感人故事,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十八洞眾多扶貧脫貧紅色人物的風采,感受十八洞精神的強大感召力。
談起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之路,施主任認為最大的特點是“真扶貧、扶真貧”,是扶人、扶志。“扶貧先扶志,扶貧先扶精氣神”,從以前“要我富”到“我要富”,這種思想的轉變離不開以下三種思想建設活動的支持:一是開設道德講堂,讓村民們自己講述自己身邊的好人好事,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故事,通過身邊人的事跡形成積極向上向善的氛圍;二是采取“思想道德星級化”管理,村民以支持公益、創業致富、家庭美德等六個方面為標準,村民之間相互評比打分,按照分數多少分別評為二到五星級,抓住村民愛面子的特點,鼓勵村民培養美德、積極創業,支持公益等;三是進行綜合評議會,當場出評議結果,并對表現突出的村民給予獎勵并頒發榮譽證書。
談到十八洞村的變化時,施主任向我們總結了三方面。一是十八洞村村容村貌的變化。以前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現在村中通路、通水、通電還有網絡建設等;二是村民們的精神面貌更加積極向上,“等、靠、要”思想的消弭,村中經濟產業發展,村民們生活條件變好了,村民們臉上的笑容多了;三是產業變化,旅游、獼猴桃種植以及苗繡民俗等多元化產業共同發展。他說,村民一張張發自內心的幸福笑臉是十八洞扶貧脫貧成果的最好見證。
采訪中,施主任很少談到他自己,更多講述發生在工作隊干部及其他十八洞干部群眾身上的感人故事。
施主任向我們講述在任期間(他于2014年當選十八洞村主任、2017年卸任)與駐村工作一起推進村里四個寨子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故事。“要想富,先修路。”十八洞村位于云貴高原最東部,村內地形以山林、峽谷、溶洞為主,導致該地土壤貧瘠,耕地少而分布零碎,交通不便,與外界信息聯系不暢。施主任講到修路時需要占用一部分田地,有許多村民不愿意讓出自己家珍貴的土地,關鍵時刻,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風格、甘于奉獻。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施金通主動將自家唯一口糧田補給因修路占用田地的村民,向村民表明修路的決心。施金通書記的父母得知讓田一事,表示不同意而且發了一通脾氣。施金通書記動之以情,終于做通了父母的工作。最后他父母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罵是罵了,但還是同意,誰叫我兒子是書記,誰叫我兒子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呢!”對村里的工作給予極大支持。
施主任還跟我們講述了與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同志一起抬樹的難忘故事。在修路之前,為村干部們已經與村民們達成協議,要將砍下的樹木留給村民們,但是在修路過程中,由于施工隊的疏忽,將兩棵一百多斤重的樹木埋進土里,修路時,村民以為村干部違背協議便阻攔修路,得知消息趕過去的施主任與時任扶貧工作隊第一隊長龍秀林發現施工隊工程車已經離開,為了不失信于民,便主動踩在一步一腳印的松軟土地中,最后花了兩個多小時將施工現場埋在土里的兩棵樹木抬回村里,親自送到村民家中。村民們被扶貧工作隊和村干部的實際行動所打動,表示以后不會阻攔修路。修路工作因此進行得很順利。
此外,施主任向我們分享施主任向我們講述令他深有感觸的“一枚黨徽”故事。共產黨員的“三個一”包括一顆初心、一面黨旗和一枚黨徽,一顆初心:“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一面黨旗:“基層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建強隊伍,完善黨員活動場地、村支兩委辦公室、便民服務中心。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枚黨徽:“遵守黨員準則,亮明黨員身份,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矢志為人民服務”。這個故事發生在十分熱鬧的游客觀關的道路上,一位游客四處張望尋找自己的孩子,穿過人群,這位游客看到一抹紅色,那正是施主任佩戴的黨徽,旅客便急忙上去向其求助,聽到旅客的求助后施主任便連忙用廣播通知村里的村民們幫忙尋找孩子,終于在村民們的幫助下找到了孩子。過后,施主任向旅客說出心中疑惑,為什么你第一時間找我尋求幫助,旅客回答到:“因為你佩戴著一枚黨徽。”人民信任黨,黨也不會辜負人民。
講到文化建設,施主任提起十八洞村的歷史,十八洞村由梨子寨、飛蟲寨、當戎寨、竹子寨合并而成,各個寨子中百姓需要磨合,十八洞村中就開展籃球比賽、113紀念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1月3日來到十八洞村考察。113紀念日后改名為“吉客節”,“吉客”在苗語中有“感恩、感謝、吉祥如意”之意)以及少數民族活動等,將村民們聚集起來一起搞活動,提高十八洞村的凝聚力。
目前施主任擔任著花垣縣十八洞村游苗寨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負責解說員的培訓、安排等工作。此外,作為十八洞村脫貧的參與者,施主任還給外地來十八洞的學習團隊上黨課,我們紅色傳承小分隊也與新化縣文旅廣體局機關支部一起學習了施主任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為題的黨課。施主任口述實事,伴有相應的圖片與視頻的展示,使得大家沉浸于施主任的黨課中,深入了解十八洞村脫貧史以及背后所蘊含的十八洞精神。
尤為難得的是,施主任全力支持兩個龍鳳胎小孩施湘、施康大學畢業后回家鄉服務、創業,創辦十八洞村電商服務平臺、十八洞姐弟農家樂等,參與十八洞景區解說等。目前擔任十八洞村團支部書記的施康已經成長為十八洞村大學生返鄉船創業的代表,并光榮當選湖南省人大代表、團中央十九大代表。此舉可見施主任對十八洞村鄉村振興事業的拳拳之心。
訪談的最后,施主任也希望我們大學生積極參加三下鄉等社會實踐等實踐活動,到農村基層理解農村與城市的差異,多向百姓學習,扎根基層,提升自我,擔當起我們這一代的責任與擔當,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