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為講好中醫藥故事、品悟岐黃魅力,麗水學院醫學院“訪處州中醫,探岐黃魅力—暑期杏林小分隊”前往浙江省麗水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遍訪處州中醫,先后采訪了處州國醫館鮑金水中醫、參觀了華東藥用植物園、采訪了縉云衛生院馬偉媛中醫和蓮都神農堂張忠標中醫。
國醫世無雙
采訪開始前,實踐隊聯系了處州國醫館,得到允準后對優秀中醫針灸推拿師鮑金水醫生進行了采訪。在與鮑醫生的交談中,隊員們受益匪淺。在鮑醫生的指導下,成員們掌握了按壓合谷穴緩解牙痛的技巧,學習了治療頸椎病、腰椎病的方法,領略了中醫推拿的精髓“筋柔骨自正”。在鮑醫生的推薦下,成員們對《黃帝內經》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實踐隊員們用青春澆灌熱情,親身體悟國醫之舉世無雙。藥食本同源
古人有言“寓醫于食、醫食同源”,為深入了解中草藥,實踐隊伍來到了華東藥用植物園。在藥材園內,隊員們認識了大吳風草、紅花酢漿草、百合、蘭花、三七等中草藥及其基本功效。在藥食同源園里,隊員們了解了中藥和食物的“四性”“五味”。在中醫藥文化展覽館中,隊員們參觀了中醫古籍、針灸銅人,了解了人體的穴位以及古人的中醫治療方法。
扁鵲存天地
唐代蘇拯曾言:“我愿天地爐,多銜扁鵲身”。事先聯系好縉云衛生院后,7月7日下午,實踐隊于縉云縣五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馬偉媛中醫進行了采訪。采訪過后團隊成員們體驗了把脈、針灸、拔罐、穴位敷貼等傳統中醫項目。馬醫生向隊員們分享了刮痧的防暑小妙招,拔罐和貼三伏貼的注意事項以及針灸的基本原理。成員們不僅學習了獨特的中醫知識將其內化于心,還體驗了傳統中醫項目將其外化于行。
神農嘗百草
為探尋麗水本土特色中醫,實踐隊于蓮都區神農堂診所對張忠標中醫進行了采訪。當采訪員提及麗水的特色中醫療法時,張醫生向隊員們介紹了麗水本地用火燒燈籠草治療皰疹的方法。在張醫生的介紹下,隊員們深入了解了麗水本地發展中醫的優勢:其一是群眾意愿,不同年齡段對中醫都有需求 ;其二是對于慢性病、婦科病等疾病,中醫治療具有獨特的作用,發展前景較好;其三是許多養老院實行“醫養結合”,擴大了中醫發展的空間。
守正亦創新
傳播中醫文化、講好中醫藥故事既是對來路的叩問,也是對前路的指引。為更好地傳播中醫文化,實踐隊在麗水市蓮都區萬地廣場展開了線下問卷調查活動。本次問卷調查人數共計568人,調查結果顯示:50.35%的人對中醫有點了解,而13.91%的人完全不了解中醫,僅有1.41%的人對中醫十分了解;61.44%的人表示接受過中醫治療;大部分認為中醫發展前景光明,少部分人認為中醫發展存在困難。居民的調查問卷表明,要講好中醫故事,就不能只講中醫藥,要堅持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講好中醫故事,需要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融通古今,為中醫的發展注入新時代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