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 7月1日至7月8日,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核”你一起講“兩彈一星”志愿宣講團隊,精心策劃、用心組織,在馬鞍山、當涂等地開展了十余場“兩彈一星”精神宣講活動。
精心備課 用情宣講入人心 在馬鞍山市采秣小學,隊員丁碩碩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和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的照片引入,深情并茂地講述了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扎根戈壁沙漠,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感人事跡,同學們深刻體悟到“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在桃源街道珍珠園社區,隊員張雯靜帶領小朋友們探秘核電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小朋友們講解核能的起源與應用,幫助小朋友了解神圣的核工業,在他們的心中播下了強國之夢的種子。

圖為隊員在采秣小學講解“兩彈一星”精神
宣講前團隊多次開展集體備課和試講,力求準確把握“兩彈一星”精神、“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的科學內涵,熟練講授“強核報國、創新奉獻”新時代核工業精神和核工業發展歷程、核科學技術等知識。“反復的備課和試講讓我們集思廣益、配合默契,才能在宣講時做到有‘備’而來。”宣講團隊長劉鴻威說道。

圖為隊員在街道社區進行宣講
花式互動 創新課堂引趣味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兩彈一星’是指什么嘛?”“誰知道 ‘核’在我們身邊有哪些應用?”…為了活躍課堂氛圍,團隊在宣講中設置“‘核’我一起來闖關”知識競答,通過“兩彈一星”貼紙、印章等獎勵,增強課堂參與感。隊員還與小朋友們共同搭建了“華龍一號”樂高,完成“‘核’力拼未來”拼圖,并制作火箭粘土模型等,通過動手、動腦,感受“核”發展的“前世今生”。一個個專注的眼神、一次次舉起的雙手,在時而緊張時而活躍的氛圍中,增強了小朋友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
圖為隊員在和小朋友完成“核”力拼未來的拼圖

圖為隊員給社區的小朋友們講解“華龍一號
在安民街道映翠社區,參加活動的孩子紛紛向家長展示得到的貼紙和印章,“我很喜歡今天的課堂,回去之后我要和好朋友們分享今天學習的內容!”花式互動讓小朋友們對宣講內容“聽”得進去、“說”得出來,也使得“兩彈一星”精神“傳”得下去。
多方聯動 “核”你一起傳精神
在當涂縣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團隊參加了當涂縣團委組織的“暖新”暑期公益課堂,面向快遞、外賣等兩新領域青年子女,圍繞核工業發展的三個三十年,展現了我國核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歷史畫卷。在馬鞍山市圖書館內,隊員們與小朋友們共同閱讀了《中國核電》科普繪本,探索核能的起源與應用以及核電相關知識。在全國文明村-博望區百峰村,隊員們通過集中宣講、村部廣播、走村入戶的形式,進行了“助力碳中和”主題宣傳,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此外,隊員們還頂著烈日,走上街頭、走進社區,將我國核工業故事說給更多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兩彈一星”精神。

圖為隊員在博望區百峰村開展宣講
不論是在大中小學、社區、鄉村,還是在圖書館、托管班、公益課堂,都留下了宣講團隊的身影。“大學生們帶著‘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故事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一次次同聲宣誓‘強國有我,核你一起’的口號中也堅定了科創報國的決心。”團隊指導老師張佩佩說。
安徽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核”你一起講“兩彈一星”志愿宣講團隊入選團中央全國大學生“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團,通過“神圣的核事業”、“神秘的核工業”、“神奇的核科技”等精品課程的開展引導青年學生和社會公眾感悟老一輩核工業人艱苦創業的歷程,宣傳綠色核能發展理念。后續,團隊將繼續擴大
實踐地點和宣講對象,繼續將“兩彈一星”精神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