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螢火之光能照亮黑暗中的每一處地方嗎?誰會在乎?”
“被照亮的人會在乎。”
這個周末我們去幼兒園為他們講解了有關中華民族的知識,中午的天氣很熱但當我走進這個充滿歡樂和童真的地方是我竟感受到一絲清涼,幼兒園不大但很精致,每一件物品都發揮著它的用途,墻上懸掛這小孩們創意的畫作和幼兒園的規則。由于是中午小朋友們還在吃飯,院長熱情的邀請我們進入教室后稍等片刻,我們便開始了我們對于名族知識的講解。期間的講解非常順利,孩子們非常配合,這時的他們還對知識充滿未知的渴望,每一個孩子眼里都有對知識感興趣的眼睛,都用這雙眼睛注視這屏幕上的知識,我認為這些孩子如果在年少是因為某一個人的講解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產生劇烈的興趣,而在它人生的道路上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這個領域的精英可以去培養更多有潛力的后輩時,我們的講解是不是發揮它巨大的作用,“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可能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但對于某一個孩子來說可能這就會是它興趣的開始,我們在想遠在偏僻鄉下的孩子,他們沒有互聯網的知識爆炸帶來的影響,沒有學富五車的教授作為指導,沒有豐富的圖書館,當某一次志愿活動,一個大學生來到這里,為他們講解了某一個科學的原理,某一個文學的規則時他們可能就會吧這個領域這個詞匯當成他未來努力的方向,也許他就會變成這個領域的泰斗,也許他就會研發出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決定性作用的科技,我們沒有做什么,可能我們也不覺得我們做了什么,但對于那些偏僻的小鄉村里的孩子,我們這個螢火之光在黑暗中照亮哪里的孩子,作為螢火的我們,我們渺小,我們微弱,我們無法與這社會真正的黑暗作斗爭。也許有人會問我們這些螢火之光對于黑暗到底有什么作用,我想那些被這螢火之光照亮的人在乎,他們在黑暗中時間太長,以至于他們覺得螢火之光便是他們的全部。
這次實踐活動也讓我感受到了老師的幸苦,由于我是幻燈片的制作,如果這次是給大學生講解這些東西,我大可像平時那樣進行復制粘貼的套用模板,可是我面對是一群稚嫩的孩童,我們要吧這些知識,這些關于中華民族的這個深刻的定義盡可能的做的有趣做的印象深刻,做的可愛,所以我感受到了遠在鄉村的那些鄉村教師的不容易,他們的每次講課都要面對這些困難,但由于鄉村的不方便和鄉村孩童的特殊性質,他們的工作要比我們難得多。但看這我們團隊里上去講解的人的笑容,我也感受到了老師的幸福感,學生的歡聲笑語,學生的積極回答便是老師的幸福,對于這些孩子未來的期望便是那些在鄉村支教的老師們的動力。
中國對于鄉村的幼兒教育還是需要加大力度,一個孩子童年的靈感和興趣可能將決定他們未來的職業走向,也會決定他們未來的人生方向,如果他們在這個年紀沒有受到良好的引導,或者他們接觸到了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這可能影響他一輩子,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還注意到了幼兒園在墻上對于老師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像初高中的要求那么的刻板,他們更像服務業的要求,他們需要微笑,需要有耐心,需要內心細膩。我想我也需要這些品質,這些品質會影響他們自己,影響他們的教學工作,更重要的是會影響那些尚未步入社會的孩子們。
期望這些孩子的未來一片光明,祝愿他們永遠都是一個有夢想的人,祝愿他們永遠可以只當一個對未來還渴望的孩子,當一個渴望長大的孩子。 (通訊員陳曉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