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開闊眼界,提高認知水平,鍛煉自身吃苦耐勞精神,爭當“有理想、敢擔當、肯吃苦、能奮斗”的時代青年,廣東金融學院校藝術團清山潮水隊于7月3號至7月10號期間,抵達汕頭市澄海區(qū)隆都鎮(zhèn)前美村開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探訪陳慈黌故居,了解潮汕民居獨特之處,欣賞中西結合之美,調研當地僑鄉(xiāng)文化,深刻體會潮汕風土人情。
觀僑宅,發(fā)現蘊藏在細節(jié)之處的獨特審美
7月4日早上,清山潮水隊一行人從住處出發(fā)前往陳慈黌故居,剛踏入故居,團隊成員們,皆為建筑的規(guī)模所震撼,故居總格局為中式“駟馬拖車”糅合西式洋樓,呈現中西結合風格,富麗堂皇。從外場進門,穿過門樓,走進小巷,參觀一個個房間,順便欣賞潮劇,為了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陳慈黌故居的建筑特點,隊伍一行人采訪了故居工作人員——楊經理,在楊經理的介紹下,隊員們了解到故居之美,不僅僅是在于宏大的規(guī)模、獨特的風格,還在于細節(jié)處的獨具匠心——層層雕琢的門框,價值連城的五彩琉璃,寓意豐富的精美石柱,細微之處,展現工匠精神,隊員們皆為之贊嘆。
研僑批,品讀其蘊含的游子思想牽掛之情
7月4日至7月7日,清山潮水一行人在了解陳慈黌故居建筑特點后,主要調研前美村僑批文化,首先是參觀故居陳列的僑批文物,通過信件、匯票上的文字信息,了解在外游子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牽掛之情。其次,我們采訪故居另一位工作人員——陳先生,陳先生向團隊成員講述一個個潮汕游子的故事,讓隊員們更加真切地體會到僑批文物背后承載的濃厚情感。
隊員們觀僑批有感,用紙筆仿當年人,寫家書,制僑批。僑批家書中的一字一句都包含了當年旅外潮人出門打拼的辛酸,對國內親眷及家鄉(xiāng)福祉的牽掛,隊員們,深為打動,眾人選擇在住所用紙筆仿照當年人,寫一封家書,深入當年寫信人的心境,更加深入感受那份情感。
實踐出真知,實踐促成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親自走訪、體驗,隊員們真切感受文化的力量、匠人的智慧、書信背后的濃厚情感,對陳慈黌故居以及僑批文化有了更深了解,更加了解潮汕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得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同時,通過社會實踐,隊員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鍛煉,堅定意志得以培養(yǎng),活動促進了積極奮發(fā)的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使隊員更好地貫徹二十大精神,彰顯青年人的社會責任感,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肯吃苦、能奮斗”的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