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7月4日電(通訊員 王雯惠)
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加強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內容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充分發揮烏蘭浩特市紅色資源優勢,增進各民族同學間的友好相處,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民族團結·籽籽同心”暑期實踐的九名隊員于7月4日來到烏蘭哈達鎮三合村,進行民族團結宣傳活動。
走入三合村莊,感受民俗文化三合村,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多民族聚居村。為了了解三合村的民俗文化,進一步推進民族團結宣傳活動,實踐隊在進行社會實踐的第四天,來到三合村。抵達三合村后,進行了參觀游覽。漫步在白墻灰瓦的村落里,在陽光、綠樹、河流、稻田的環抱里,三合村靜謐祥和。在路邊一棵棵綠意猶濃的樹木掩映下,圍墻上圖文并茂、富有民俗特色的村規民約展示著這個美麗鄉村獨有的魅力。實踐隊隊員們看到三合村的房屋大都是歇山式屋頂,淋漓盡致的體現了朝鮮族傳統生活情趣和審美觀念。實踐隊隊員感受到三合村是一個充滿活力與和諧的社區,在這里,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共同維護著這片土地的繁榮與發展。

圖為三合村 趙鵬博 攝
近年來,三合村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生態文化村”等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后,是一個個家庭增收致富,是一項項民生工程全面推進,是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是民族文化熠熠生輝的結果。這個由朝鮮族、漢族、滿族、蒙古族多個民族和睦共處的多民族聚居村,在奔向幸福生活的路上,沒有一個民族掉隊落伍。各民族在飲食文化、生活習俗上不斷融合,相互適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日子越過越團結樣三合村以打造全區民族團結示范村為抓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村里多民族朝夕相處,患難與共,不斷鞏固發展我區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大好局面,匯聚起全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同發展,共命運,向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奮進。
走入三合村莊,宣傳民族團結 實踐隊隊員來到村民家中,進行民族團結的宣傳,在與村民的交流中,隊員得知多年來,三合村各民族團結奮斗、互幫互助的傳統代代傳承,才讓三合村不斷發展進步,有了越來越多的榮譽。“民族團結”,深入現場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興旺,團結就能走向偉大復興。促進民族團結,每個人都責任在肩、大有可為。有一分光,發一分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民族團結之花才能常開長盛,才能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美麗動人的新光彩。
回顧過往,三合村之所以能夠贏得團結穩定、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靠的是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靠的是各族群眾的守望相助、同心協力。歷史已經證明,無論在什么時候,黨的領導都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歷史還將證明,只有堅定不移始終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堅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能在新時代繼續保持“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的崇高榮譽,為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提供堅實基礎和不竭動力。該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圖為隊員給回族人民進行民族宣傳 趙鵬博 攝
今天,實踐隊隊員領略了該市民族團結工作取得的成就,為該市實現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和諧發展模式點贊。作為當代青年學子要清晰地認識到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要用先進的思想去和一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增進文化認同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個人的思想和行動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貢獻青年力量。接下來的時間,實踐隊將繼續走入少數民族,為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群體中入腦入心,宣傳民族團結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