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4號,是我們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第三天。
我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奮斗歷程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非凡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只有各民族團結,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才能順利。為了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宣傳,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團結意識,弘揚民族精神,我們實踐隊在進行社會實踐的第三天來到烏蘭哈達鎮三合村進行民族團結宣傳。我們進行了對三合村的參觀游覽以及對村民的民族團結宣傳。這讓我感受到三合村的特色民族文化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進一步深化了我們的民族團結宣傳活動。
白墻黛瓦,綠植環繞,有著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步行街和淳樸的田園風光,正徐徐鋪展著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有著干凈整潔的馬路將村里的家家戶戶緊密連在一起,在路邊一棵棵綠意猶濃的樹木掩映下,圍墻上圖文并茂、富有民俗特色的村規民約展示著這個美麗鄉村獨有的魅力。淳樸的朝鮮族老人在村部門前的小廣場上哼著小調、嘮著家常,滿面春風.


圖為三合村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鵬博 攝
漫步在三合民俗風情步行街上,我們看到三合村的房屋大都是歇山式屋頂,淋漓盡致的體現了朝鮮族傳統生活情趣和審美觀念。三合村村民告訴我們,朝鮮族的特色屋脊是由懸山式和廡殿式相結合,形成了大三角形狀。房屋內部設施從原始的火炕逐漸融合各民族居住方式,演變成榻榻米、立柜等現代風格。
我們來到村民家中,開展民族團結友愛的宣傳。在與村民的相處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三合村人民勤勞、善良、勇敢、富有進取精神。如今的三合村正如所有前輩所憧憬的一樣,美麗、和諧、富裕。“心連心、手拉手”的民族團結情是三合村發展的根。三合村始終重視民族團結,不僅本村內的朝鮮族、漢族、蒙古族、滿族各民族親如兄弟,而且與鄰村的各兄弟民族和睦相處,互相支持,共同發展。走在白墻灰瓦的村落里,在陽光、綠樹、河流、稻田的環抱里,三合村靜謐祥和。偶爾聽到村民或用朝鮮族語、或用蒙古族語、或用漢語嘮著家常,民族團結的“基因”已經潛移默化進大家的日常生產生活里,就猶如村民庭院里盛開的鮮花,常開長盛。
我覺得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來形容如今的三合村各民族群眾的美好生活圖景再合適不過了。近年來,三合村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生態文化村”等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后,是一個個家庭增收致富,是一項項民生工程全面推進,是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是民族文化熠熠生輝的結果。面向未來,三合村里的各族村民,正攜手并肩、昂首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圖為隊員給回族人民進行民族宣傳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鵬博 攝
通過一天的宣傳活動,我有許多感悟。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作為當代青年學子要清晰地認識到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要用先進的思想去和一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在增進文化認同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個人的思想和行動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貢獻青年力量。二、認清民族分裂主義本質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敵我界限,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全面正確地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三、切實解決民生問題,增進民族團結。民族結與進步,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主旋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堅定不移地高舉民族團結的旗幟,強化"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就是要把民族團結教育與縣委、政府大力改善民生,努力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用戰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維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解決各族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竭盡全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真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群眾之所需。
我認識到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三合村的穩定和民族團結工作對進一步推進三合村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民族是我們做一切事的基礎,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最堅實的保障,是新中國誕生的先決條件。民族,貫穿了整個時代,實踐證明民族團結給我們帶來了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時民族團結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共同發展。
(通訊員王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