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赴三一學校實踐團開展“點線面”式英語系列特色課程
(通訊員 陳冬悅 袁姝睿)為響應義務階段英語教育要求,充分展現英語語言文化魅力,7月10日上午,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赴漣源市三一學校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點線面”式英語教學系列特色課程。課程共分為三節,分別由成員樊璐華、曾珊、楊柳為24名九月份即將升入五年級的小學生進行授課。
實踐團課程設置宗旨是以英語教學為主體,促進小學生多維語言能力的提升和深化。由此,團隊創造性地設計了“點線面”式英語教學方案,即以英語單詞教學為“點”,延伸至英語單句為“線”,最后以日常英語對話為“面”,構建起循序漸進、完整覆蓋的教學體系,力圖打造出具有團隊特色的系列課程。

圖為樊璐華正在帶讀英語單詞。(通訊員 袁姝睿 攝)
在“水果知多少”英語單詞課上,成員樊璐華針對該年齡段學生的心性特點,遵循圖文結合的原則,以舉例的方式引入大量關于水果的單詞。單詞選取的難度由淺入深,先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耳熟能詳的“apple”“pear”等單詞,再講解“blueberry”“cucumber”等稍難記憶的長單詞。樊璐華帶領學生朗讀,學生們均認真跟讀,聲音洪亮。

圖為成員曾珊正在提問學生描述天氣的句子。(通訊員 袁姝睿 攝)
在“How’s the Weather Today?”英語句子課上,成員曾珊先播放趣味動畫視頻,以具體情境導入有關“天氣”的新單詞的學習,并在新單詞的教學基礎上講解描述天氣的英語句子表達。“天氣”是英語表達中較高頻的話題,將此作為第二堂課的教學內容,難度適宜且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圖為成員楊柳正在進行配音教學。(通訊員 袁姝睿 攝)
在“Show Your Voice”英語趣味配音課上,成員楊柳將動畫片《小豬佩奇》作為素材來源,截取動畫片段針對性教學,將對話逐句拆解以詳細分析和講解,配合下發的文字資料,鼓勵學生開口朗讀,并走下講臺親自糾正學生的發音。配音對于小學生來說是較高階的學習內容,為避免學生產生畏難心理,主講人精心選材,因材施教。
國家最新頒布的義務教育學段要求指出,從四年級到五年級的語言能力目標需要從感知單詞、句子意義過渡到基本語言表達。實踐團教學組組長湯磊表示:“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主要課程,英語課具有較高的重要性以及常規性特征,正因如此,更需要在課程設計中避免落入同質化的窠臼,應以‘創新’為底色,用心構造體系化課程。”
此次系列課程的“點線面”式教學以“點”的單詞為切入點,擴展到以單詞為單位的句子,是“線”串聯起的語言組合;而最終落腳點是日常英語表達的“面”,是從碎片到系統、從理論到實踐的升華,有利于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開拓出一片課本以外的開放性文化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