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馬鞍山7月10日電(通訊員 胡雨超 潘薇)紅旗飄飄,黨旗獵獵。隨著黨二十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已然繁花似錦。與此同時,炎黃子孫應當發揚紅色傳統,弘揚偉大的紅色精神,以傳承之筆,譜寫盛世華章。紅色文化是崇高的信念文化,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行之遠方難免迷茫,而紅色文化所弘揚的價值觀念,便是那指導未來的彼岸燈塔。為了加強小學生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自信,推動建設文化強國。7月5日,安徽工業大學拾光志愿服務隊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王家山社區開展以宣傳紅色文化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拾光志愿服務隊不忘初心,秉持著給小朋友們傳播紅色文化的精神,付諸實際行動!
活動開始前,拾光志愿服務隊的實踐隊員們提前來到現場,準備宣講等活動的相關事宜,包括布置現場、檢查ppt以及視頻的播放情況、準備好活動需要物品等。在準備活動結束后,學生們陸續來到實踐地點,實踐隊員們對接小朋友們后,進行了一個小時的作業輔導。隨后,我們便開始了紅色文化知識宣講。
首先,宣講隊員們講到紅色文化的含義,當在提問學生們時,筆者在想小朋友們是否能夠理解紅色文化是什么,他們的認知能夠支撐著他們去理解一些抽象的含義嗎?很多小朋友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筆者聽到一個回答:那是紅軍長征時不怕路途遙遠,不怕沒有美味的食物,啃樹皮、吃野草卻依然前行的勇氣。聽到這里,大家感覺很開心和驚喜,小朋友們能夠理解這些事跡中包含的值得學習的精神,而紅色精神,不正是一個個中國共產黨的事跡所融合淬煉而成的嗎?行程萬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脈相承,紅色文化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要精神紐帶。這些紅色精神,也會積累沉淀在小朋友們的心中,成為他們以后前行的支撐和指航燈,可能,這才是紅色文化教育的意義。

圖為實踐隊員開展紅色文化知識宣講。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潘薇 攝
隨后,隊員們帶領小朋友們學習了祖國旗幟,大家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主動朗讀祖國旗幟的設計理念和含義。隊員們帶領小朋友們學習了如何認識黨旗、國旗、軍旗、團旗和隊旗以及理解它們的含義,并且分發了祖國旗幟相關知識小問卷,制作了國旗小模型,讓小朋友們自己動手體會升國旗的過程。接著,大家一起學習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這些對于很多小朋友們來說都是新的文化知識,回答問題也相對困難了一些,但是通過學習,他們理解了不少重大歷史事件中包含的內涵和精神。
圖為小朋友們正在回答祖國旗幟相關知識小問卷。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潘薇 攝在宣講的最后,大家觀看了一部動畫片,改編于《金色的魚鉤》。它講述的是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并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現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保存起來,以教育后代。在動畫片的高潮——戰士們知道了真相,老班長快要犧牲時,小朋友們的表情都非常嚴肅,注視著動畫片中的老班長,眼神中充滿了濃濃的敬意。

圖為小朋友們觀看動畫片——《金色的魚鉤》。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潘薇 攝
之后,在觀看民族舞蹈的過程中,小朋友們紛紛展現出對中華民族文化濃厚的興趣。隊員們還和小朋友們進行了“擊鼓傳花”小游戲,花落在誰的手中,便要介紹一個與紅色文化有關的事跡。同時大家還進行了書法練習,有兩位小朋友似乎不喜吵鬧,便一直安靜地在座位上練習書法,小朋友們的書法寫得不錯,她們對于書法的欣賞與喜愛也體現了當代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熱愛,這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圖為小朋友們練習書法。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潘薇 攝
紅色文化滋養著青年學子的精神,更賦予了其力量。青年學子應當提升自我,在心中播下紅色種子,傳承紅色基因,為祖國發展事業添磚加瓦。安徽工業大學拾光志愿服務隊紅色文化宣講活動已經落下帷幕,筆者相信在未來,這些小朋友們會更加熱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隨著知識的不斷學習,他們會更加深刻地理解紅色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內涵,并且銘記于心,不忘初心,堅定前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之路添磚加瓦。每個實踐隊員都從活動中收獲了很多,小朋友們學習到了更多的中華文化知識,而實踐隊員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還積累了很多經驗。“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吾輩青年學子會時刻跟隨著黨的腳印,不忘初心,不負韶華,艱苦奮斗,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