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行黃連之鄉,聚焦產業發展
來源:西南大學藥學院中醫藥學院 | 文字:任雪飄、王彤彤 | 攝影:熊燁、張思穎
審核:肖媛媛、楊堅、隆瑞雪
西南大學藥學院石柱縣實踐團走進黃連之鄉,通過探訪黃連基地、參觀黃連公司、走訪交易市場,深入開展學習調研。此次實踐,既提高了藥院學子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又幫助他們深入了解當地的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模式。
7月4日下午3點,實踐團成員實地參觀了黃連生長基地,了解到黃連基地為響應國家“嚴禁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政策,用黃連與玉米間作的方式進行黃連種植,這既提高了經濟效益,又能穩定糧食生產。實踐團走進田間,在與基地莊老師的一問一答中,成員們學習了黃連種植、種類以及藥用價值等方面的知識,也切身體會到黃連基地研究人員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
7月7日下午2點,為了解石柱黃連產、加、銷、研環節的產業鏈條,實踐團的成員們來到了旺隆黃連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考察。據了解,黃連的生產過程從開花結果到藥材成品需經過漫長的八年時間,因此,黃連種子的選育猶為重要。作為道地藥材,石柱黃連的整個產出過程都沿用了傳統人工勞作和人工加工,以保證達到最優的療效。
除了優良基因和加工方式的傳遞與傳承,黃連產業也一直在創新發展。依托信息技術平臺,黃連種植實現了黃連病害監測、地理信息監測、產品入庫溯源等新優勢,這為提升黃連品質,增加連農收入做出了突出貢獻。西南大學黃連研發團隊在本地圍繞黃連及其副產物開展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并取得多項優秀研究成果。如何將科研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引發實踐隊成員們的深入思考。
實踐團成員于7月8日上午來到黃連市場進行調研。通過參觀走訪市場,實踐團成員深入了解黃連市場的發展情況和黃連的交易過程。據相關人員介紹,黃連市場通過建立溯源系統來加強與生產基地的聯系,以此對標國際。
實踐團部分成員采訪了當地種植黃連的農戶,對黃連所帶動的經濟發展有了具體直觀的體會。據黃連經銷部的工作人員介紹,當地黃連的銷售情況十分可觀,幾乎不會出現滯銷的情況。農戶種植的黃連有兩種販賣路徑,一是由黃連市場統一收購;二是流入當地藥廠,通過加工處理制成相關產品。普通農戶販賣黃連盈利頗豐,年收入可達到十二萬至十五萬元,為當地黃連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據了解,黃水鎮五十四萬人口中,超過十五萬人的工作與黃連相關。黃連種植加工的現代化,確保了道地黃連的高品質產出,也為當地居民發家致富提供了更多可能。這項實例,引發了實踐團成員們關于如何更好的將科研知識轉化實際生產力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