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耳朵”遵義會議精神宣講團工作匯報
本次宣講以官方歷史資料為基礎,結合青年群體的認知特點,通過“歷史背景與戰斗過程”“關鍵人物與細節故事”“新時代啟示”三個模塊,系統回顧紅軍兩戰婁山關的英勇事跡,挖掘其精神內涵與當代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一、歷史背景與戰斗過程
1. 一戰婁山關:智取天險,鞏固遵義根據地
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征抵達貴州遵義后,面臨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婁山關地處川黔要沖,地勢險峻,是保衛遵義的關鍵屏障。紅軍首戰婁山關時,采取“迂回包抄、聲東擊西”的戰術,以少量兵力佯攻正面,主力部隊則繞道側翼奇襲敵軍。經過激烈戰斗,紅軍成功奪取關口,鞏固了遵義會議后新確立的指揮體系,為后續戰略轉移爭取了寶貴時間。
2. 二戰婁山關:重創黔軍,扭轉戰局
同年2月,紅軍二渡赤水后回師黔北,為打通北上通道,再次與黔軍激戰婁山關。此次戰斗,紅軍充分吸取首戰經驗,利用夜襲和地形優勢,集中火力突破敵軍防線,最終全殲守敵兩個團,繳獲大量武器彈藥。此役不僅粉碎了國民黨“圍剿”計劃,更極大鼓舞了紅軍士氣,成為長征途中“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二、關鍵人物與細節故事
1. 彭德懷與紅三軍團的果敢指揮
在二戰婁山關中,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親臨前線指揮。他提出“速戰速決”的作戰方針,命令部隊連夜急行軍搶占制高點。戰斗中,彭德懷不顧個人安危,在炮火中鼓舞士兵:“拿下婁山關,就是為革命開路!”其堅定的意志與卓越的指揮能力,成為戰役勝利的關鍵。
三、新時代啟示: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奮進力量
1. 堅定信念,攻堅克難
婁山關戰役的勝利,源于紅軍對革命理想的堅定信念。當代青年在面臨學業、職業等挑戰時,同樣需要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突破瓶頸,在逆境中錘煉本領。
2. 創新思維,善用智慧
紅軍兩次戰斗均以靈活戰術取勝,啟示我們:在新時代競爭中,既要腳踏實地,也要善于創新。例如,青年創業者可借鑒“迂回包抄”策略,通過差異化路徑開拓市場。
3. 團結協作,凝聚合力
婁山關戰役中,指揮員與士兵、前線與后勤的無縫配合,是制勝法寶。這提醒我們:在團隊合作中,需強化責任意識與全局觀念,以集體智慧應對復雜挑戰。
紅軍兩戰婁山關不僅是軍事史上的輝煌篇章,更是一座精神豐碑。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銘記歷史,從革命先輩的奮斗中汲取力量,將“婁山關精神”轉化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實干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