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推進“黨建帶團建 激發‘青’活力”主圖實踐活動的開展,1月17日至2月15日,“紅筆繪初心·聲動新時代”宣講團成員鮑熙然、李雨杉等人參觀調研了全國各地多個博物館、紀念館等,以青春身姿宣傳紅色精神。
追尋足跡,鑒往知來在紅色歷史的追尋中,“紅筆繪初心·聲動新時代”宣講團成員分別走進濟南膠濟鐵路博物館和蘭州市博物館,通過實地參觀與學習,深刻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在濟南膠濟鐵路博物館,張新月透過百年鐵路的歷史印記,見證了膠濟鐵路在近代中國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感受了革命先輩的奮斗足跡;
在蘭州市博物館,李雨杉通過探尋紅色記憶,更加明確了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相信在革命精神的激勵下,青年學子將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這兩次參觀活動不僅讓宣講團成員重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更激勵他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以史為鑒,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書寫屬于青年一代的輝煌篇章。
銘記歷史,砥礪初心在追尋紅色記憶的征程中,宣講團成員分別走進高山鋪戰役紀念館、高金城烈士紀念館、臨汾烈士陵園和孔繁森紀念館,探尋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感悟偉大的紅色精神。
在高山鋪戰役紀念館,甘洲海對我黨我軍在解放戰爭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到當時革命斗爭的艱難,也認識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先進,正是有這樣的思想指引著,我們黨、我們軍隊才能打敗國民黨反動勢力,帶領人民走向新中國;
在高金城烈士紀念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宋思彤明白,這樣的調研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它讓紅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人心間傳遞,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劉書延在臨汾烈士陵園感慨,每個時代都會涌現出這樣一批人,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家衛國,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這正是英雄的擔當和責任。當代青年應承擔起自己的那一份責任,為時代進步而奉獻自己,讓自己的個人夢想與中國夢同頻共振;
懷著崇敬的心情,鮑熙然走進孔繁森紀念館。她深深懂得,孔繁森紀念館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豐碑。它讓我們銘記歷史,更讓我們在新時代中繼續傳承和發揚孔繁森同志的偉大精神;
楊子榮紀念館不僅是對革命先烈楊子榮的深切緬懷,更是一座向大眾傳遞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的燈塔,常慕琳認為這是一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堂。它讓人們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也激勵著大家在新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創新傳承,智啟未來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宣講團成員周荷欽前往貴陽市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進行參觀學習。此次參觀不僅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是一次親身體驗歷史、感悟紅色文化的寶貴機會。全域行浸式數字科技展示,讓每一位參觀者都真切感受到長征精神在新時代綻放的磅礴偉力。這樣的參觀體驗,不僅能幫助年輕一代更好地理解長征的偉大意義,還能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激勵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斷奮勇前行。
本次紅色基因傳承活動充分發揮了革命精神的教育功能,著力構建紅色文化傳承體系,打造紅色文化體驗與教育培訓深度融合的新發展模式。未來,我們將致力于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路和實際行動,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