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文化傳承,古韻新聲“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一、引言
民俗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浪潮下,民俗文化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傳承人的斷層、文化內涵的淡化、受眾群體的縮小等。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我們團隊開展了“文化傳承,古韻新聲”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魅力,探尋其傳承與創新的有效途徑。
二、實踐目的
1. 深入了解民俗文化: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等方式,全面掌握本地民俗文化的種類、特色、歷史淵源及傳承現狀,梳理其發展脈絡和內在價值。
2. 增強文化保護意識:通過宣傳推廣活動,向社會大眾普及民俗文化知識,喚起人們對民俗文化的關注和熱愛,提高民眾的文化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文化傳承氛圍。
3. 探索傳承創新模式: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和需求,嘗試將民俗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探索民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形式、新路徑,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實踐過程
1. 民俗文化調研:我們深入本地的古鎮、鄉村,走訪了多位民俗文化傳承人,包括民間藝人、手工藝人、傳統節日組織者等,對傳統手工藝(如剪紙、刺繡、木雕)、民俗節慶(如廟會、端午賽龍舟)、民間藝術(如地方戲曲、民間歌舞)等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記錄。通過觀察、訪談、參與體驗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資料,了解到這些民俗文化在當代傳承中面臨的困難,如缺乏年輕傳承者、市場需求不足、資金支持有限等問題。
2. 文化宣傳推廣:舉辦民俗文化展覽,展示收集到的民俗文物、手工藝品和圖片資料,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同時,開展民俗文化講座和工作坊,邀請專家學者和傳承人進行講解和示范,讓參與者親身體驗民俗文化的魅力。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民俗文化短視頻和文章,擴大宣傳范圍,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使更多人了解到本地民俗文化的獨特價值。
3. 傳承創新實踐:組織志愿者與民俗文化傳承人合作,嘗試將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手工藝相結合,開發出具有現代審美和實用價值的民俗文化創意產品,如將剪紙元素融入文具設計、把傳統刺繡圖案運用到服裝裝飾中,在市場上獲得了一定的認可,為傳承民俗文化開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外,還策劃了“民俗文化+旅游”活動,將民俗節慶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吸引游客參與體驗傳統民俗活動,既豐富了旅游內涵,又促進了民俗文化的傳播。
四、實踐成果
1. 文化認知提升:通過一系列的調研和宣傳活動,當地民眾對民俗文化的知曉度和認同感大幅提高,許多人開始主動關注身邊的民俗文化,并積極參與到保護和傳承工作中來。學校、社區等組織也紛紛邀請我們團隊開展民俗文化講座和活動,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傳承氛圍。
2. 傳承困境緩解:在傳承創新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民俗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為部分傳承人帶來了經濟收益,吸引了一些年輕人對傳統手工藝的興趣,初步緩解了傳承人的經濟壓力和傳承困境。民俗文化與旅游的結合也為當地旅游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民俗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3. 社會影響力擴大:我們的實踐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和支持,相關經驗和做法被其他地區借鑒和推廣,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深入思考,為推動民俗文化的全面復興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五、問題與解決方法
1. 問題: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部分民俗文化的資料和技藝傳承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存在失傳風險;宣傳推廣活動的深度和持續性不足,部分民眾對民俗文化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傳承創新實踐面臨著人才短缺、資金不足、市場對接困難等問題。
2. 解決方法:協助民俗文化傳承人整理和記錄相關資料和技藝,建立民俗文化數據庫,為傳承工作提供科學、系統的依據;加強與專業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引入更多的人才和資金,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提高文化傳播的深度和廣度;積極與電商平臺、旅游企業等對接,拓展民俗文化創意產品的銷售渠道和民俗旅游市場,推動民俗文化與現代產業的深度融合。
六、結語
“文化傳承,古韻新聲”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讓我們看到了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潛力。雖然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但通過團隊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斷探索創新,為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民俗文化的古韻在新時代奏響更加響亮的新聲。
作者:管朝陽,項啟明,宋之曄,劉晨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