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相冊,續寫歷史與未來的詩意篇章——蘭州大學赴敦煌創業實踐小隊項目報道
實踐背景:
中國旅游業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旅游收入連年增長,對新興技術的采用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大數據、云計算為我們能準確把握游客數量,及時做出調整打下了重要基礎;而人工智能引入景區更是釋放了景區管理壓力,數字人導游耐心準確地答出了游客每一項問題。在此基礎上,蘭大赴敦煌創業實踐小隊思考著一個問題,如何進一步提高這些新技術在旅游業中的驅動力?經過長時間的探討,他們給出的答案是通過AI、數字化等技術使游客與他們所在景區的歷史文化進一步貼近。由此,他們選擇了制作第一代產品——電子旅游紀念冊。
為什么選擇制作電子旅游紀念冊?組長陳浩給出的答案是:
1.成本低、制作快。這大概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實體產品的制作成本無疑遠高于數字產品,容錯率極低;此外,產品生產的主要目的并非盈利,而是推動旅游業產值增速變快的一個驅動力,最終產品大概率成為門票的附帶品。
2.游客更容易接受。在這個信息高速流通的時代,人們已經習慣在社交平臺、自媒體上看到他人的生活動態,尤其是旅游經歷,而數字相冊的形式無疑更為便利滿足了廣大游客的分享欲。
3.為加深游客與所在景區歷史文化的互動做鋪墊。旅游紀念冊由游客提供照片,由生成式AI完成游客與景點風景文化的互動,在這個過程中,相較于游客自己拍的照片,此相冊更加有代入感與獨特性。
在確定了做什么后,實踐小組又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談論,最終把實踐地點選在了敦煌市博物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因為敦煌博物館有著豐富的藏品以及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
2.因為敦煌博物館已經有一定的數字化基礎,比如AI旅拍機器的引進,這種機器本質上就是一種AI圖片生成機或者說是圖片美化機器,和實踐團隊采取的技術手段有所重合,但是價格更加昂貴,并且無法與博物館自身的歷史文化很好的結合起來。
正式實踐過程:
由于技術原因,實踐產品目前還達不到預期效果,同時無法大規模進行生產,因此本次實踐主要內容就是對這類產品的一個市場調研,為此團隊準備進行問卷填寫與訪談。
經過長達9天的調研活動,實踐小組取得了優異而扎實的成果,直至今日(23日)共獲取了345份問卷結果,五份訪談音頻,至此,實踐最重要的環節——數據搜集,在所有團隊成員不懈的努力下圓滿完成。
本次實踐在8月22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21天的實踐讓團隊對這座城市有了深厚的感情,下圖為第一天(8月2日)團隊在鳴沙山月牙泉景區中第一次見到了沙漠風景。還有中途的莫高窟之旅同樣為實踐增光添彩。
團隊最后在敦煌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時,遇到了一位可敬的長輩,并在他那得到了激勵與啟發,他就是敦煌博物館館長石明秀。在和他交談時他首先認可了團隊的勇氣與想法,并對產品提出了改進建議,同時講述了他對新興技術進博物館的看法。
最后,經過這21天的實踐,團隊既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能力,也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同時對自己所做的事業有了新的理解:借助新技術的發展讓長遠優秀的歷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當下AI技術迅猛發展,有的已經可以生成視頻,換而言之,現在做的照片能動起來,未來某一天,也許你能和黃帝一起對抗洪水;能跟隨孔子周游天下 ;你也能和唐朝詩人一起吟詩作賦;能和宋代詞人一起飲酒賞月;……這也是為什么團隊以文旅行業為突破點,因為無論技術發展到何種地步,它都是可以擴散、可以轉移的。但文化不同,中華5000年文化是深深扎根于中國大地上的,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中華文明大樹始終在哪里,并且會隨著技術更新,再次閃耀。
作者:陳浩、王心楷
作者:陳浩 王心楷 來源:蘭州大學赴敦煌創業實踐小隊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