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鄉村教育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因素,是傳播知識、育人成才的重要路徑,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為深入了解鄉村教育現狀及發展困境,2024年暑假,海洋學院“啟夢華夏行”支教調研實踐團赴陜西、河南、青海、湖南、山東五省開展支教調研活動。
活動籌備初期,調研團成員廣泛搜集并深入學習相關文獻資料,撰寫了題為《“啟夢華夏行”支教調研實踐團分析鄉村教育現狀及背后原因》的學習報告,旨在全面剖析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教育現狀及深層次成因。
為進一步加大對鄉村教育的宣傳力度,團隊于8月8日發布兩份內容豐富的調查問卷。團隊有效拓寬了信息收集渠道,為后續支教調研活動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8月初至中旬,團隊成員劉春煬、李佳敏、黃曉偉、鐘顏徽、楊恩施分別前往陜西省石泉縣、青海省共和縣、河南省商丘市、湖南省桃源縣,山東省臨沂市展開為期兩周的支教與調研活動。在石泉縣池河鄉村學校,團隊成員劉春煬結合當地特色,創新開設科學實驗與手工制作課程,提升了學生學業水平,通過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活動受到當地高度評價,為鄉村教育增添新動力。團隊成員李佳敏在共和縣深入鄉村教學一線,融入當地文化,豐富課程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研中,她直面教育資源匱乏與觀念落后等挑戰,積極呼吁社會對鄉村教育投入更多關注。在商丘市謝集一中,團隊成員黃曉偉通過文化課輔導與興趣課拓展,為鄉村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針對教育資源匱乏等問題,他提出了資源整合、教學內容與方法優化及管理機制完善的建議,為鄉村教育振興出謀劃策。團隊成員鐘顏徽在桃源縣瓦兒崗小學,結合主題課程與運動會等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支教于蘭山區汪溝鎮的鄉村學校,團隊成員楊恩施與教學組成員制定了文化課、興趣課和心理輔導共進的全面的教學計劃,以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之措助力兒童們的生涯發展。經過多日的調研工作,結果顯示,盡管面臨教育資源不足等困境,但家長、教師及社會各界的支持為鄉村教育帶來希望。
線下支教及調研結束后,調研團成員對調研結果進行了深入激烈的復盤和討論。通過結合前期文獻查閱學習所獲的理論成果、問卷數據中反映出的實際情況以及實地調研報告里呈現的具體細節,調研團從多個角度出發,對鄉村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和深入剖析。經過討論,調研團對探討出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具可行性的建議:強化師資力量,構建專業團隊;豐富教學資源,促進均衡發展;深化家校合作,共筑成長橋梁;注重文化傳承,激發內生動力;建立長效機制,保障持續發展。與此同時,調研團還對鄉村支教工作進行了探討,并針對其發展提出了以下建議:完善支教制度;加強支教教師培訓;提高社會對鄉村支教工作的關注度。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教育的現狀和需求,促進支教事業的發展及鄉村振興,調研團成員在各個平臺進行了廣泛的宣傳。調研團通過小紅書、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發布了調研團的實踐動態、支教故事、鄉村教育現狀等內容。團隊成員還制作了宣傳視頻、圖片集等,通過生動的形式展示了鄉村教育的魅力和挑戰。
目前,“啟夢華夏行”支教調研團的社會實踐工作已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然而,這絕不是終點。盡管此次實踐工作順利完成,但調研團對鄉村教育的關注和努力絕不會就此停歇。在未來的日子里,調研團將始終懷揣著對鄉村教育的熱忱,持續關注鄉村教育的每一步發展。無論是師資力量的提升、教學資源的豐富,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調研團都將全力以赴。他們愿把自己的青春力量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鄉村教育事業,為鄉村孩子點亮希望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