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絢爛的非遺文化,南通市藍印花布分隊以生態翻譯學理論為基礎,開啟了非遺翻譯與傳播的旅程,探訪中國藍印花布藝術傳承基地,旨在增強非遺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為推動非遺文化在翻譯與傳播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發展貢獻我們的智慧。
一、參觀地方文化聚集地——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
活動伊始,實踐分隊來到了南通市藍印花布博物館,在古樸莊重的門頭前合影,正式開啟藍白探索之旅。走進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元新1997年創建的館內,實踐隊成員進行了細致的現場觀察和資料收集,在記錄館內藍印花布代表作和其制作過程的中文名和英文譯名的同時,也感受到靛藍花布(藍印花布的別名)的典雅樸素與其“青出于藍”的獨特魅力,團隊成員們的耳畔仿佛回響著古老的織機聲。
二、采訪游客以及志愿者——邂逅藍白交織的魅力
深入館內非遺制作體驗區,抬眼望去,大家身臨其境,體驗到了非遺調漿染布的樂趣。實踐隊成員與館內的志愿者對已創作完成的幾位游客進行了采訪,不僅了解到藍印花布的制作過程與其在翻譯方面的數據,亦清晰地感受到游客們對于江南一帶藍染技藝的濃厚興趣和由內而生的驕傲自豪。
采訪的最后,有游客表示,在如今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中能靜下心來體驗獨特的藍染工藝是難得的享受,希望有更多人可以放慢腳步,感受這獨特的藝術表達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探尋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目前藍印花布在翻譯和傳播方面的現狀,深入思考后敏銳地捕捉到存在的問題,并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我們希望通過改進非遺翻譯方面的問題,促進藍印花布的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國風古韻,更是希望讓中華非遺這一東方美學在世界上綻放奪目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