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青年學生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在社會實踐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更好地發揮青年學生的先鋒作用,東北林業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師生組建了“生態探夢者”社會實踐團隊,并成功入選“自討苦吃擔使命 農林報國當先鋒”全國專項社會實踐活動。
安全部署,整裝待發
7月8日、7月15日,社會實踐團隊召開2次隊內工作會議。會議進一步強調了社會實踐的安全事宜,明確了調研內容、揭榜掛帥內容和各項工作分工,部署了實踐活動的具體行程安排,與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積極對接實踐事宜,并確定從哈爾濱出發前往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加格達奇是鄂倫春語,意為“樟子松生長的地方”,地處中國黑龍江西北部,伊勒呼里山南麓,被譽為“金雞冠上的綠寶石”。7月16日,團隊抵達“林海明珠”加格達奇。
圖為實踐隊在林海明珠前合影(東北林業大學 李想攝) 圖為實踐隊在加格達奇合影 (東北林業大學 李想攝)
黨建共建聯建,凝聚發展合力
為推動學院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校企雙方資源優勢,加強推進校企黨建聯建育人模式,團隊與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開展了黨建共建活動。通過簽訂黨建共建協議、交流工作經驗、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雙方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雙方一致認為,希望秉持“優勢互補、共聯共建、互帶互動、共謀發展”的原則,以黨建共建為橋梁紐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為雙方推進黨建創新、推動業務發展、未來合作共贏注入新的活力。
簽約儀式后,雙方一同前往鐵道兵紀念碑、北山黨建文化主題公園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聆聽鐵道兵在林海雪原的那段歷史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共同探尋鐵道兵足跡,傳承興安精神。
圖為兩支部合影(東北林業大學 李想攝)
圖為實踐隊在鐵道紀念碑前合影(東北林業大學 李想攝)
傳承塞罕壩精神,弘揚綠色發展理念
團隊塞罕壩精神宣講團成員面向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職工開展了題為“傳承塞罕壩精神,弘揚綠色發展理念”的宣講活動。通過生動的講解介紹了塞罕壩機械林場從荒漠變成綠洲的壯麗歷程,闡述了塞罕壩精神“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深刻內涵。在宣講過程中,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職工深受鼓舞,紛紛表示將以塞罕壩精神為燈塔,將林場建設者的堅韌不拔、無私奉獻與生態情懷作為行動的標桿,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立足崗位,勇于創新,將這份鼓舞轉化為投身綠色事業的強大動力,以實際行動為大地添綠,為自然增色,共同繪就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宣講 (東北林業大學 李想攝)
探訪航空護林站,見證綠色守護者風采
在加格達奇航空護林站,團隊成員近距離觀察了護林直升機的起降過程,了解了航空護林在森林防火、資源監測、航空應急救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還參觀了各種型號的通用航空器,通過工作人員的詳細介紹,團隊成員登上近日返航的護林直升機,深刻感受到了航空護林人員不畏艱難、勇于擔當的護林情懷和精神風貌。團隊成員將以此次參觀為契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祖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圖為實踐隊在加格達奇航空站參觀(東北林業大學 李想攝)
圖為實踐隊與加格達奇航空站工作人員合影 (東北林業大學 李想攝)
推進支林跟蹤回訪,開展綠途新對話
為了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升“以林育人”特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我校自2021年起實施“支林計劃”,學院借助學科優勢以科技賦能林業建設,輸送40余名優秀畢業生深入林區,帶著“深入林區,服務一線”的理想信念,助力“六個龍江”建設。為全面了解“支林計劃”學子們的實際工作狀況,總結經驗成果,團隊指導教師夏夢帶領團隊成員深入2023屆畢業生劉璐、梁智達所在支林單位,并開展支林跟蹤回訪工作。各單位領導對我院支林學子的工作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此次跟蹤回訪活動不僅加深了學校與林區單位的聯系與合作,更為“支林計劃”的深入實施注入了新的動力。
圖為實踐隊指導教師在林業集團做支林回訪(東北林業大學 李想攝)
圖為實踐隊指導教師在航空站做支林回訪 (東北林業大學 李想攝)
弦歌不輟,履踐致遠。“生態探夢者”社會實踐團隊將進一步把所學所得轉化為實際行動,不斷豐富實踐成果,以青春之我,擔時代之責,用滿腔熱血和專業知識,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去。懷抱夢想,腳踏實地,讓青春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堅守農林報國初心,
厚植綠色生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