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晨光初破曉,我坐在開往通海縣興蒙鄉的大巴上,心中五味雜陳。這是第二次以志愿者身份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我跟隨玉溪師范學院文學院“浸潤經典,同心筑夢”民族團結實踐團,踏上這片熟悉的充滿回憶的土地。回想起去年的經歷,我既滿懷期待,又不免有些忐忑——期待能在這次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又擔心自己是否能做得更好。
啟程 隨著車輛啟動,城市漸漸遠離視線,我的思緒也隨風飄向遠方。興蒙鄉,這片承載著美好回憶的地方,再次迎接我的到來。去年的畫面歷歷在目,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熱情的擁抱,還有那一句句稚嫩的“企鵝老師”,仿佛就在昨天。
重逢 幸運的是,今年我還是負責去年帶過的班級。當我步入教室,熟悉的面孔一個個映入眼簾,孩子們依然親切地稱呼我為“企鵝老師”。新加入的小朋友們也很快融入進來,他們的配合讓我倍感欣慰。這一幕幕場景,就像是時間的輪回,讓我不禁感慨萬分。
相伴成長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民族團結的知識,親手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漆扇,誦讀國學經典,陪伴他們做游戲,分享我的見聞。孩子們的反應超乎我的預期,他們不僅認真聽講,還積極提問,展現出極大的興趣。在輔導作業時,那個平時羞澀的小女孩也鼓起了勇氣,拿著作業本向我請教問題。課后的時光,他們總是圍在我身邊,好奇地詢問各種問題,就像一群渴望知識的小蜜蜂。
變化的力量 興蒙鄉的老師們曾對我們說:“這里的孩子們比較內向,可能不會主動與你們交流。”這讓我想起了班級里的一位小男孩,去年第一次見面時他顯得非常安靜、膽怯。然而,今年再次相見,他已經變得活潑開朗,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仿佛一個好動的小猴子。作為他的“小老師”,看到這樣的變化,我的內心充滿了成就感。
感恩與告別 離別的時刻總是令人不舍。小男孩的奶奶得知我們再次來到興蒙開展活動,特地為我們準備了精美的手工紀念品,并附上了感謝的話語。當我們接過這份特別的禮物時,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感動,淚水不禁滑落。這份情感的紐帶,讓我們之間的連接變得更加緊密。
展望未來 在回程的路上,孩子們的聲音在我耳邊回響:“老師,下一年你還會來嗎?”我想,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這段經歷不僅讓我成為了孩子們的老師,更讓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變得更加成熟與自信。我深知,未來的道路上還有很多挑戰等待著我,但我相信,每一次的實踐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每一次的成長都將引領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結語 很榮幸能夠再次成為這群孩子的老師,也很慶幸自己能夠見證他們的成長與變化。在這段旅程中,我收獲了珍貴的友誼,也學會了如何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帶著這份難忘的記憶繼續前行,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