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網訊(通訊員 彭世鑫)7月15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梓瑋”志愿服務調研隊深入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七方鎮調查,此次調研主要在于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我們主要調查七方鎮的曹營村。
在此次調研時,正值雨季,我們在沿路上看到多處地方被淹沒,在對村民的問訪中,當地對農作物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就是暴雨以及大雨,走訪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多處農作物被大雨壓倒,大大影響了產量。
我們了解到暴雨對農作物可能產生諸多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洪澇災害:暴雨會導致田間積水過多,形成洪澇。長時間浸泡會使農作物根系缺氧,影響正常呼吸和養分吸收,從而導致植株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2. 土壤沖刷:強降雨可能會沖走表層肥沃的土壤,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時,還可能導致土壤結構破壞,影響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能力。
3. 病害傳播:高濕度的環境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容易引發各類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等,使農作物遭受病害侵襲。
4. 倒伏:對于莖稈較脆弱的農作物,如水稻、玉米等,暴雨帶來的大風可能會導致植株倒伏,影響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長,還會增加收割難度。
5. 落花落果:在花果期,暴雨可能會造成花朵受損、授粉不良,導致落花落果,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6. 生長延遲:暴雨過后,氣溫、光照等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會受到影響,導致成熟延遲,錯過最佳上市時間。
總之,暴雨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和補救措施來減輕其影響:

1. 農田排水
來臨前,對容易倒伏的農作物,如玉米、高粱等,進行培土加固,增強植株的穩定性。
可以安裝抽水設備,加快排水速度。
2.提前修建和疏通排水渠道,確保在暴雨后能迅速排走田間積水,降低土壤濕度在暴雨,防止作物根系長時間浸泡。
搭建支架或使用繩索固定,防止作物倒伏。
3. 病蟲害防治
暴雨過后,田間濕度大,容易引發病蟲害。及時巡查農田,監測病蟲害的發生情況。
選用合適的農藥進行防治,遵循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4. 施肥管理
暴雨可能會導致土壤養分流失,根據作物的生長階段和需求,適時適量補充肥料 優先選擇速效肥,以促進作物恢復生長。
5. 補種改種
對于受災嚴重、無法恢復生長的農作物,及時清理田地,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補種或改種。
6. 加強監測和預警
利用氣象部門的預報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準備。
建立農作物受災監測體系,及時掌握受災情況,為后續的救助和恢復提供數據支持。
7. 農業保險
購買農業保險,降低暴雨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
8. 農田設施建設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田的抗災能力,如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固農田防護堤等。
總之,應對暴雨對農作物的影響需要綜合采取多種措施,做到提前預防、及時處理和后續恢復,以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