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和煦溫暖的季節里,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實踐隊的成員一同走進山東省東營區紅光新村開展實地調研采訪,我們親眼見證了漁旅融合帶來的巨大變化,深刻體會到了這一發展模式對漁民生計韌性的深遠影響。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東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漁業一直是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漁民們世代以海為生,勤勞勇敢,形成了獨特的漁文化。走在漁村的小巷里,海風輕拂,魚腥味與咸濕的空氣交織在一起,仿佛能嗅到歷史的味道,感受到漁民生活的艱辛與堅韌。我們的實踐活動涉及多個方面,包括切身進入漁村體驗漁網修補,參觀特色民宿等。
漁旅融合,新生機初現。隨著社會實踐的深入,我們逐漸了解到東營市在推動漁旅融合方面所做的努力與成就。政府和企業攜手合作,通過發展休閑漁業將漁業與旅游業緊密結合,為漁民們開辟了新的生計之路。我們親眼目睹了漁民們從傳統的捕撈和養殖向休閑漁業轉型的過程,體會到了漁民傳統捕撈的辛勞,也了解漁旅融合的優勢所在。他們不再僅僅依賴海洋的恩賜,而是學會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旅游體驗。比如,有的漁民將自家的漁船改造成觀光船,帶領游客出海觀光、體驗捕撈的樂趣;有的則利用自家院落,打造特色民宿,讓游客在體驗漁家生活的同時,也能品嘗到地道的海鮮美食。
圖為紅光新村特色民宿。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胡澤奧 供圖
漁旅融合,讓古老漁村煥發新生。漁旅融合的發展,對漁民生計韌性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它拓寬了漁民的收入來源。傳統漁業受季節、天氣等因素影響較大,收入不穩定。而漁旅融合則為漁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使他們能夠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條件下都能獲得穩定的收入。這種多元化形式讓古老漁村煥發新生,吹暖了漁民的心,也引來了遠方的客。漁網織就的不只是生活,更是希望與夢想。漁舟唱晚,游客笑語,一幅幅和諧共生的畫卷徐徐展開,讓海洋的故事更加動聽,讓漁民的生活更加多彩。
圖為實踐隊員與村民交流漁網修補使用情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翟雨菲 供圖
漁旅融合,漁民安居樂業。漁旅融合促進漁民技能的提升,增強漁民文化自信。不只是限于海上技能,旅游接待等新技能的學習不僅提高了漁民的個人素質,也增強了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而漁文化是東營市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漁民們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通過漁旅融合的發展,漁民們有機會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漁家才藝和漁文化成果,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和了解,不僅讓漁民們感受到了自己文化的價值,也增強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
圖為村民向實踐隊員講述村莊發展。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翟雨菲 供圖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漁旅融合對漁民生計韌性的積極影響。它不僅是一種經濟模式的轉變,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變遷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漁旅融合讓漁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未來,也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的無限可能。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和創新,就一定能夠找到更多更好的方式來推動漁旅融合的發展,為漁民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前景,也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東營的漁旅融合之路雖然充滿挑戰,但卻充滿了希望和生機。它讓我們看到了漁民們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和勇于創新的勇氣與智慧。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東營的漁旅融合將會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而我們也將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成長和進步。(通訊員 翟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