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滁州鳳陽小崗村的紅色歷史,宣傳國防教育與非遺文化,發揚退役大學生士兵勇擔使命、不忘初心的精神,7月 5日,“微光筑夢——愛國者行動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鳳陽小崗村,開展了蒲公英講堂、尋訪紅色紀念館等一系列活動。
7月5日上午,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團隊來到小崗小學開展蒲公英講堂第一課——“育戎筆少年,筑國防長城”。
第一節是講紅史,團隊成員以劉胡蘭、紅軍長征等鮮明事跡為例,講述了黨帶領人民一步一步取得成果的艱辛不易。通過學習紅色歷史,能讓同學們深刻理解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根本在于堅定的理想信念。這種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是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之后帶領他們重溫少先隊員誓詞,讓他們時刻保持初心,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的初心和使命。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目標不能丟。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同學進行重溫誓詞。
第二節是唱軍歌,團隊成員介紹了軍歌的地位和創作的歷史背景,隨后讓同學熟悉歌曲、跟唱。軍歌往往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它們歌頌的是祖國的繁榮昌盛、民族的團結進步的故事。在教軍歌的過程中,團隊成員莊宇航表示,“我深深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這種情感的激發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同學唱軍歌。
第三節是行隊列,團隊退役的成員挑選了六名小同學,分成兩組,進行隊列訓練、比賽。隊列訓練不僅是身體動作的協調,更是紀律性的培養。隊列訓練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意識和紀律性,還能夠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大家相信,同學們也會逐漸養成良好的紀律習慣。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同學走正步。
7月6日上午,團隊成員來到小崗小學開展蒲公英講堂第二課——“融非遺文化,拓時代視野”。團隊成員提前準備好大漆,空白的木扇,和小同學們一起做漆扇。通過與同學們一起動手實踐,讓他們了解大漆的歷史、漆扇的制作工藝以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對非遺文化的濃厚興趣。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同學體驗大漆與漆扇。
作為退役大學生,更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退伍不褪色的原則,繼續為人民、為國家服務。團隊成員講述的各種事跡,也讓他們了解國家的繁榮與穩定是來之不易的,與黨的領導、人民軍隊的保衛息息相關。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珍惜眼前的和平環境,努力學習文化知識。
而對非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作為大學生也是責無旁貸,為非遺的保護和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每個人手中綻放新的光芒,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