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理學院7月7日訊】(通訊員:彭睿)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不忘歷史使命,傳承紅色基因,是當代青年人所應為之奮斗并不懈努力的。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而在87年后,為紀念七七事變,深刻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由武漢理工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力學學院共同組建的“求知明理”暑期社會實踐隊于7月7日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
作為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更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其館藏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各種歷史文獻和相關實物為主,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同時也收藏了日本1874年以來侵略和占領臺灣的各類文物。
走進紀念館,可以看到無數人民都前來祭拜先烈。雕像前擺著數不清的花,似是在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先烈們,如今的中國和平安定,國富民強,不再有戰火的紛擾,不再受外來者欺辱。實踐隊成員們與前來祭拜的人們一同靜默著,只堅定望向先烈們堅毅的臉龐,眼眸中如有熊熊烈火在燃燒,那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對英勇犧牲者的崇高致敬。
紀念館共分為八個部分,不僅展示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部時期,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指出中國戰場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作出了巨大貢獻,突出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民的正義戰爭的積極支援,希望人們勿忘歷史,面向未來,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建持久和平,同時也揭露了日軍在中國所犯下的種種暴行—殘酷虐殺戰俘,強制奴役勞工,強征“慰安婦”,實施細菌戰和化學戰,在占領區實行殖民統治,推行奴化教育,用鴉片毒害中國人民,掠奪中國經濟和文化資源。
展廳中,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從日軍的侵略暴行到中國人民的奮起反抗,從正面戰場的殊死搏斗到敵后戰場的靈活游擊,每一個細節都讓人震撼不已。
自辦學以來,武漢理工大學緊抓紅色教育,筑牢紅色根基,培育紅色精神。通過紅色研學、紅色基地等,讓學生了解到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學生更加堅定跟黨走,用所學專業知識助力文化傳承。
瞻仰革命先烈,探尋紅色事跡,堅定未來腳步。這次參觀讓“求知明理”實踐隊的成員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日戰爭的歷史和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精神,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和歷史地位,也更加堅定了成員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的決心。
武漢理工大學理學院求知明理實踐隊北京分隊 責任編輯:宋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