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學生暑假“三下鄉”|書寫非遺之章,放飛青春之夢——智能工程學院“探尋非遺文化,傳承峽硯藝術”考察實踐團(七)微風拂過實踐團少年的臉頰,手中風箏隨信仰而自由,因文化而有色彩,因完滿而肆意飛舞。2024年7月7日,重慶移通學院“探尋非遺文化,傳承峽硯藝術”考察實踐團在重慶移通學院行者公園草坪舉辦了趣味放風箏活動,并在魚城書院空格影音室召開了本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大會,對七天的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期間成員們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游戲,一起告別這個夏天,告別這場轟轟烈烈的相遇。

(實踐團總結大會合影)
上午,陽光透過樹梢,灑在碧草如茵的草坪上,金色的光芒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實踐團成員帶著自制的風箏跑過行者草坪,風箏順風而上,隨自由的風肆意翱翔。一只只風箏,牽動了實踐團成員們的思緒,飛過了實踐團成員們的青春,也承載著一段美好的非遺傳承故事;這一段故事,由實踐團成員編寫,隨風箏放飛;而風箏放飛的,不僅是實踐團成員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敬仰,也是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與期待……跑著跑著,實踐團依依不舍地收起了風箏。雖然本次實踐活動即將結束,但非遺文化的魅力卻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位實踐團成員們的心中。實踐團成員明白,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歷史的遺產,更是活生生的文化,它需要無數人去發揚、去傳承。

(實踐團在行者公園放風箏)
下午,實踐團成員們提前來到重慶移通學院魚城書院空格影音室搬運物資、布置場地,為大會現場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總結大會第一個環節名為“猜猜我是誰”;實踐團成員們經過七日的共同相處后,彼此之間產生了連結,基于此,現場PPT上滾動著一個接一個稱號,如“最文質彬彬”、“最可愛”等,實踐團成員需要去猜測每一個稱號所對應的成員,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又回憶、了解了彼此。第二個環節是合川峽硯文化知識搶答,實踐團成員們在緊張刺激的搶答中,加深了對合川峽硯文化的了解,當然也有“已讀亂回”的成員,惹得大家開懷大笑。第三個環節是“添詞造句”,實踐團成員分為兩組,在每個詞的增添中有沉默、有歡笑,亦有實踐團的青春。最后,總結大會在帶隊老師的祝福中,悄然、完滿結束,實踐團亦留下了暫時的最后兩張合照。

(總結大會現場)
本次探訪合川峽硯活動,是一場難忘的經歷,它讓實踐團成員在每一天的趣味與勞累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與價值。雖然本次活動已經落下帷幕,但它留給實踐團成員們的記憶卻是永恒的,每當成員們回想起那些精彩的瞬間,心中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實踐團成員深知,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他們也將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努力成為一名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的使者。

(實踐團激情放飛青春之夢)
撰稿:楊蝶、羅明億、鄭凱文
拍攝:方港利、羅明億
(“探尋非遺文化,傳承峽硯藝術”考察實踐團供稿)